海南区:凝心聚力摘穷帽 全力打赢攻坚战
内蒙古新闻网  18-10-31 09:4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扶贫办

  海南区把精准作为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尺度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努力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在摸清底数“扶真贫”过程中,海南区开展了精准识别活动,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下乡走访摸底调查,按照“一查二比三评议四公示五确认”的工作程序,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核准每一户的生产、生活、住房、健康、教育、医疗等情况并建立贫困户基本信息档案,实施建档立卡系统进出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海南区对症施策,对贫困户一个一个“过筛子”,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并按照“一户一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帮扶项目、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的工作要求,详细绘制出各村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五个一批”分类扶持措施图、脱贫目标任务图,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把帮扶责任和具体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让贫困农户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同时,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帮扶,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人大代表等扶贫力量,聚集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通过共帮共扶、共建共享,探索多样化与个性化扶贫措施相融合的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逐步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激活脱贫新动能。海南区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出台了《产业精准扶贫补贴方案》,对建档立卡户发展种、养殖产业给予农资购入和农产品销售补贴政策,切实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积极性和自我造血能力;制定了《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高收益的经济林、葡萄种植、温室种植,小规模养殖,经营农家乐、超市、小型加工厂等产业,给予产业发展菜单式扶持政策。2017年,共发放产业补贴资金22.7万元;帮助贫困户销售各类农产品共44.2万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海南区找准传统扶贫模式的弊端和症结,对症下药,坚持把培育发展农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脱贫攻坚的务本之策和长效之举,将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力争每个村形成一种特色产业,把贫困群众拉进产业化链条,实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赛汗乌素村依托阳光田宇公司,发展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业;渡口村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建设物流园区,发展规模化养殖;东兴村依托巴音宝、亮盛、保元等公司发展种养殖业;万亩滩村依托西部环保有限公司盐碱地改造项目打造碱性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利用巴音湖开发特色旅游产业;一棵树村、四新村依托华盛绿能光伏科技大棚项目发展光伏农业;羊路井村根据本地农业产业特点重点发展养殖业。同时,海南区与农业龙头企业、工业企业积极对接,开展就业扶贫工程,与阳光田宇公司达成用工协议,每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个;与华盛绿能公司达成协议,为贫困户提供3年免租大棚,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有创业需求的,海南区通过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基金、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支持贫困人口创业,鼓励部分贫困户开办家庭农牧场、光伏创客园区、小型农家乐,或从事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等,对于无劳动能力和因残、因病致贫等村民,通过政策兜底提供保障。

  民生工程,斩断病根拔穷根。海南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扶贫保障政策,在对无劳动能力和因残、因病致贫的农区居民,在政策兜底兜住贫困底线的基础上,多方面解决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健康扶贫,不让“病根”变“穷根”。海南区扎实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程,积极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为34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缴纳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低保人员由民政部门代缴);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购买了价值205元的“脱贫攻坚一揽子保险”;组织医疗机构对全区665名贫困人口进行了档案核实核准工作,对患病人员开展了病种核查,及时完善贫困人口国家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上半年,海南区共救治建档立卡贫困住院患者95人次,慢性病免费送药约1000余人次,门诊统筹服务约600余人次,健康扶贫资金补助约28万元。

  脱贫大计,教育为先。海南区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为学前、义务、高中(中职、高职)阶段的贫困学生,根据阶段不同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3000元;对大学(本科、专科)的在校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1万元。2017年,为87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25.8万元。

  扶贫助残,为残疾人插上“隐形的翅膀”。海南区在积极做好对残疾人兜底保障的基础上,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建立起城区残疾人就业基地和农区残疾人就业基地。城区残疾人就业基地由区残联与颐景苑和海诚物业服务公司合作,依托物业公司的优势,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鼓励残疾人就业,实现残疾人自身价值。农区残疾人就业基地由区残联与丽农绿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为残疾人提供长期或短期就业岗位、为残疾人送“扶贫羊”等方式,变“输血式”扶贫脱困方式为“造血式”,促进残疾人主动就业,在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同时,增强残疾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危房改造,安居才能乐业。今年,海南区进一步加强农区住房鉴定工作,对属于危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进行了逐户研究讨论,同时,针对每户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并加紧解决。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