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乌兰牧骑下基层惠民演出已达1300多场
内蒙古新闻网  18-11-01 16:4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10月中旬,在土左旗文化中心乌兰牧骑900平方米排练大厅里,乌兰牧骑队员们正在排练大型民族歌舞《盅·碗·筷》。

  “我们要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演出送到全旗各乡镇。”正在指导排练的土左旗乌兰牧骑队长苏德巴特尔说。

  土左旗乌兰牧骑现有演职人员24名,在多年的基层演出中,队员们个个都成为了“一专多能”的好手。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一年来,在呼和浩特市,各族各界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热潮。这一年来,呼和浩特市恢复成立4支乌兰牧骑,全市乌兰牧骑数量达到7支,演职人员达到217人。

  “1979年成立的呼和浩特市直属乌兰牧骑是我们的前身,我们曾迎风雪、冒寒暑,下矿山、走牧区,祖国各地都留下了我们的歌声和舞动的身影。”在今年4月13日呼和浩特市直属乌兰牧骑挂牌恢复成立仪式上,原呼和浩特市乌兰牧骑演员代表乌云其米格难掩心中的激动。

  “总书记回信之后,基层乌兰牧骑士气鼓舞,结合扶贫攻坚任务,加大了服务基层、服务贫困地区群众的力度,截至目前,市属3个文艺院团和6个基层乌兰牧骑共举办下基层惠民演出1300多场,实现了全市农村文艺演出全覆盖,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牧区、学校、军营、厂矿企业为基层群众送政策、送文化、送知识、送医疗、送物资、送温暖,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各级文艺院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举办了一系列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服务百姓的文化活动;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采风,创作了一大批主旋律、接地气、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呼和浩特市文新广局局长兰毅介绍说。

  呼和浩特的文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份文艺作品创作的名单:赛罕区乌兰牧骑创作编排了歌伴舞《国歌响起的时候》《最美赛罕》、蒙古族原生态组合《绿色放歌》;清水河县乌兰牧骑编创脱贫攻坚题材小品《懒汉脱贫》、二人台现代戏《大家小家》和舞蹈《山谷里的思念》;和林县乌兰牧骑创作了宣传十九大精神群口快板;托县乌兰牧骑创作排演了二人台古装戏《君子津》《刘统勋私访河口镇》、农村现代戏《土豆情》;武川县乌兰牧骑创作排演了二人台大型现代戏《青山之恋》、二人台革命历史剧《青山儿女》……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十分重视乌兰牧骑基层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前提下,为队员提供各种学习、进修、比赛、培训的机会,有多名年轻演员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专业奖项。先后有60多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洋)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