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从此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
在计算机领域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贯穿了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全部历史,
是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
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他就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倪光南
1939年,倪光南出生于香港。
少时举家回迁到上海。
50年代初期,
他在上海著名的复兴中学度过了中学时代。
由于对无线电的喜爱
那时的他就亲手做过一台收音机。
195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
专门学习无线电专业。
毕业后,
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科院计算所,
成为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人才之一。
华罗庚、陈景润、吴文俊、冯康等
享誉中外的数学家
就在这里工作,
中国最智慧的大脑都汇聚在此。
1961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那一年,
我国的氢弹研究已经进入理论论证阶段,
可以进行快速计算的119计算机
正式加入了核武器研发的行列。
可是,
119计算机性能却很不稳定,
他和同事们日夜四班倒,
陪在计算机旁边。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一觉了。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
世界计算机的发展势头迅猛,
但当时的电子计算机,
处理的信息多以拉丁文字为主,
无法执行处理中国方块汉字的信息,
这为计算机大面积推广应用
筑起了一道峰峦。
“当时第一个汉字字符有7000多个,
所以当时怎么把大量的汉字
放到计算机里处理,
是个很难的工作。”
于是,他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1968年,
他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汉字显示器。
1979年,
一个基于图形处理原理的汉字系统成功出炉,
整个研发过程持续了11年。
能让计算机读懂、处理汉字,
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过程
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这之后,
他继续完善汉字系统,
开发出汉字显示器、键盘和打印机。
不仅振奋了中国计算机领域,
也让其他先进国家
对中国计算机科研人员刮目相看。
1981年,
他前往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担任访问研究员,
中国计算机研究人员第一次
以发明者的姿态走出国门。
1983年,
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条件回到国内,
不到一年时间,
“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机系统”
正式推出。
在计算机领域奋斗了一辈子的他
年近八旬,
但仍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他非常清楚,
互联网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作为一个互联网应用大国,
计算机核心技术一定要自己掌握。
“核心技术还是靠自己,
不能指望别人。”
达坂城区零距离
来源:科普中国
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