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采访万里行】把欢声笑语送到田间地头
内蒙古新闻网  18-11-12 11:2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继旺)河套大地已凉意渐浓。11月6日一大早,磴口县乌兰牧骑19名演员携带着演出道具,驱车50多公里来到哈腾套海农场一分场,把精心准备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演出现场以惠民演出大巴车为背景,车身上悬挂着“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的红色横幅,天为幕地为台。文艺演出在蒙古族舞蹈优美的旋律中拉开序幕,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以舞蹈、相声、独唱、小品、二人台对唱等形式倾情表演了《天边》《共圆中国梦》《相信未来》《亲亲的二人台》《永远的乌兰牧骑》等10个节目,赢得了现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方言相声《懒汉周二蛋》以案说法,告诫那些坐等扶贫资金的懒汉,只有自己勤劳,加上精准帮扶,才能早日脱贫致富;小品《公事家事》寓教于乐,表现了扶贫队员舍小家顾大家的扶贫情怀。诙谐幽默的河套方言、丰富夸张的动作表情,不时引得观众们开怀大笑。

  这些散发着泥土芬芳、接地气的演出,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村民潘金虎高兴地说:“现在生活就是好,种地全部机械化,平时打点儿零工,我们老两口一年收入4万多元;冬天农闲了,政府还送戏上门,这热闹劲儿就像过节似的。”

  “县乌兰牧骑一年下来两三趟,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好听好看的文艺节目,我们农民非常欢迎。”79岁的李虎山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特别喜欢二人台、晋剧等地方戏曲。他乐呵呵地说:“现在的好日子过不够,争取活到100岁!”

  将精彩演出献给基层百姓,把欢声笑语送到千家万户。创建于1964年的磴口县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常年活跃在农村牧区,将大量思想艺术俱佳的节目奉献给基层群众,演出场次累计达到4000多场。

  今年以来,磴口县乌兰牧骑充分发挥“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优良传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演出中搜集创作线索,精心编创储备了3场4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入到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开展巡回演出,下乡演出已达100余场(次),将党的政策宣传到基层,宣传到群众心中。

  特别让磴口县乌兰牧骑队员们感到兴奋的是,自治区从上到下加大了对乌兰牧骑的硬软件支持力度,自治区配发了1辆惠民演出大巴车,磴口县政府同意增加编制,给乌兰牧骑招聘一批演职人员,这两天正在公示中,下一步还要配备专用的排练场地,大家排练演出的热情更加高涨。

  磴口县乌兰牧骑队长张丽娟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深情嘱托,坚持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把我们磴口县的新气象、新故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出来,把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节目呈现给广大群众。”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