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青春吐芳华——一谈“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
内蒙古新闻网  18-11-21 07:1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员。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回望这一年,广大乌兰牧骑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新时代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这是乌兰牧骑队员们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的一年。他们认真履行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的职能职责,每支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不少于100场,很好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让乌兰牧骑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实践表明,只要始终保持红色基因不变,始终保持扎根草原、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不变,始终保持一专多能、精干灵活的特点不变,“红色的嫩芽”就能根深叶茂,文艺事业就能薪火相传。

  这是乌兰牧骑队员们不断推动文艺创新的一年。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需求,队员们积极创新文艺形式,拓展服务职能,把演出服务的阵地延伸到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军营哨所,增加面向“老少边贫”地区的演出场次,创作推出了一批“望得见蒙古包、听得见马头琴、闻得见青草香”的精品力作。实践告诉我们,只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就能走出一条新时代文艺服务人民之路。

  紧跟时代又执着坚守,乌兰牧骑在时光的打磨下永葆青春、吐露芳华。回望这一年,乌兰牧骑工作之所以呈现新发展、新气象,根本就在于全区乌兰牧骑队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汲取力量、接力奋斗,找到了谱写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新篇章、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金钥匙”。

  “虽然牧区有广播和电视了,但我们还是喜欢看乌兰牧骑的节目,他们的节目最能打动我们。”从牧民的称赞中,不难听出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原因——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是乌兰牧骑的初心和使命,也让我们明白,乌兰牧骑的歌为什么永远也唱不完。(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