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兴:中越边境线上的对外开放明珠
内蒙古新闻网  18-12-02 09:10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紧紧抓住中国—东盟深化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用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立足独特区位优势,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从一个边境小城华丽变身为中越合作的前沿和枢纽。

  跨国人流如潮:口岸出入境突破1000万人次

  广西东兴市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城市。从空中望去,在陆地一侧,中越边境的莽莽群山之中,东兴市和越南芒街市隔河而邻,界河北仑河从两座城市间蜿蜒穿过;在大海一侧,东兴与越南隔海相望。

  11月6日上午,东兴口岸迎来了2018年第1000万名出入境旅客——来自江西宜春的赴越游客袁燕。

  每个工作日一大早,东兴市出入境办证大厅里都人头攒动,导游谢秀兰经常在这里为旅行团办理出境证件。“很多人去越南芒街旅游,也有不少人从这里出境去越南旅游胜地下龙湾。”

  近年来,广西与越南广宁省开展了一系列跨境旅游合作。如今在东兴,游客只要拿着身份证向有边境旅游资质的旅行社报名,3人以上的团队不需要办理护照和签证,填写一张申请表,就可以前往越南来一次短途游。

  今年6月,广西与越南广宁省开通桂林—防城港(东兴)—芒街—下龙湾“两国四地”跨境自驾车黄金旅游线路。今年9月,东兴市与芒街市组织人员共同前往内蒙古满洲里市、俄罗斯赤塔市宣介,旨在吸引俄罗斯与中国北方游客前来过冬。

  防城港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范志华说,现在从东兴出国越来越方便,出国人数年年递增。范志华从事旅游业18年,见证了这座边境城市在改革开放中日益繁荣的进程。

  在出入境人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跨国上班族”。随着中越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到中国东兴务工或者经营生意,有的凭借边民证每日往返两国,有的在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区内长期务工,还有的在中国开设工厂。

  跨国贸易红火: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超过300家

  每天早上8时,随着海关开关,东兴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就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小货车陆续跨过浮桥,到达对岸的越南芒街市,大约1个小时后,装满物品的货车又返回国内,完成相关手续后,货物被发往全国各地。

  广西天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侦智说,目前东兴口岸进口水果主要为来自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包括火龙果、红毛丹、香蕉、龙眼、荔枝等。

  早上7时,越南商人阮氏锦霞从越南芒街经过边检,步行到自己位于东兴市的越南特产店,开始她一天的忙碌,她经营的越南特产从这里进入中国。

  1999年,阮氏锦霞开始在东兴经营水果、海鲜等生意,当时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百元。如今,她的这家越南特产店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每天营业额数千元。

  面积不到600平方公里的东兴,有边境小额贸易企业300余家,从事互市贸易的边民1万多人。2017年,东兴边民互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0.78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互市贸易额达到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

  “门户”作用凸显:东兴迎来加快发展机遇

  东兴既沿海又沿边,是我国通往东盟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东兴进一步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东兴市副市长蒋志环说,东兴能够很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优势,为东兴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在东兴市江平怡城海产品公司的车间里,越南姑娘黄氏红熟练地操作机器。黄氏红说,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收入最少有2000元,她的几个越南朋友都想留下来长期工作。怡城海产品公司总经理助理石建文说,生产旺季企业聘用的越南籍务工人员有300多人。

  目前,广西正在东兴开展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张爱民说,跨境劳务合作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这使东兴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国外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前来投资。

  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物流需求,去年12月,东兴-芒街互市便民临时浮桥建成,有效解决了两地边境贸易货物通关拥堵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了边境贸易繁荣发展。

  面对旅客流量大幅增加的压力,东兴海关先后推出系列便捷通关措施,大大缩短旅客通关时间。目前,东兴口岸出入境查验大厅共有48条查验通道,单人次口岸通关时间缩短至最快6秒,旅客缴税扫二维码即可完成。

  “东兴—防城港的快速铁路已经启动建设,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全面推进,东兴在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体系中的门户作用将进一步体现,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凸显。”东兴市委书记周世军说。(记者 王军伟、潘强)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