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炊烟袅袅的响水沟村沐浴在冬日和煦的阳光中,吃过早饭的何林坐在炕头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袋,老伴儿郭海花侧卧着躺在炕梢,阳光正巧不巧地照在她的腿上,随即,呼噜声响起……
“我们老两口,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哪能活到现在,儿女还顾不过来儿女呢,哪有力气管我们俩。这不,今年的低保金又涨了,乱七八糟的都算上,我们老两口一年下来光政府给的钱就有16000多块呢,看病住院政府还报销,还有啥愁事”,何林磕掉了烟袋里的烟灰,美滋滋地告诉记者。
今年79岁的何林是林西县五十家子镇响水沟村的一位脱贫户,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他还享受着扶贫政策。他患有前列腺炎等多种慢性疾病,老伴儿郭海花78岁,肢体二级残疾且轻度精神障碍,四个儿女均在外地务工,生活都不富裕,家里仅有的10亩山坡地,早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时候也被何林退掉了。2014年,何林老两口被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然而,如何让这样一户年龄大、丧失劳动能力,且患有多种慢性病、无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脱贫,成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年以来,中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为此,林西县确立了“摸清底数、区分类型、精准认定、综合施策”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切实推进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将全县9336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范围,兜住贫困人口的收入底线。鉴于何林家的情况,村干部帮他递交了低保户申请书,2015年他和老伴儿被纳入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救助范围。随着低保救助金逐年递增,2018年,何林老两口将获得8892元的低保救助金。
老伴儿郭海花因先天畸形,被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按照政策规定,低保家庭内的非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每个月会发放80元的生活补贴,且每月有80元的残疾人护理补贴,这样,郭海花今年就会获得1920元的低保家庭残疾人生活补贴。
“我们俩从来没缴过养老保险,可是我们俩现在每个月都会有将近300块钱的养老金,全是国家给的啊”,何林有些激动,眼眶有些湿润。
“按照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林西县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帮扶范畴,而且像何林这样的贫困户属于1951年6月30日以前出生的,不需要缴纳参保费,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1951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贫困人口,他们的参保费也全部由政府代缴了,也都可以领取养老金”,五十家子镇社保所所长刘晓明娓娓道来。
“除享受这些政策外,他们老两口每年还会获得2000元的脱贫产业基金,这些钱加起来他们每人一年的纯收入就是8000多块钱,够用了,一年住两回院,大头都让政府给报了,自己就掏10%,一年下来也就花个七八百块钱”,村支书何中平帮记者算着何林家的收入支出账。
为最大限度地兜住贫困人口的生活底线,做到“托底有力”,2017年,林西县设立了2.05亿元脱贫产业基金,为建档立卡系统内2万多名贫困人口每人提供1万元产业基金支持,其中包括9923名贫困老人。通过政府引导,贫困人口将产业基金注入实力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连续3年每人每年获得1000元稳定收益。
除此之外,该县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了精准筛查、精准治疗、慢病补偿、大病兜底的健康扶贫工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5107人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记者 李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