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高照的初冬时节,来到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兴隆屯嘎查,映入眼帘的不再是“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的土路,而是通畅、整洁、平坦的通村公路。如今,这里已今非昔比。
注重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过去这里满是淤泥,车辆和村民要出行总要遭受诸多不便。现在,自治区法制办的帮扶干部为我们新建了漫水桥,既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又为我们兴隆屯嘎查带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准备驾车驶过漫水桥的村民欣喜地告诉笔者。
今年7月份,自治区法制办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永红走访村里时发现,村口的这座桥南侧有1米左右的空悬,桥的水泥面有坍塌的风险,在与村民代表共同协商后,筹资20万元对60米长的危桥进行了改造。桥东是嘎查居住地,桥西是嘎查的耕地和草牧场,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漫水桥的修建对于秋收道路安全保障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2011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自治区法制办协调项目资金,整修代霍线至突泉县溪柳屯6.6公里水泥路,安装路灯55盏,硬化嘎查街道路面,告别了“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的昨天,为嘎查农牧民出行提供了方便。整修院墙8100延长米,绘制粉刷新农村文化墙多处,教育和引导农牧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修建1处近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建15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满足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改善嘎查办公环境,为农牧民群众就医治疗、图书阅览等创造良好的活动场所,购置垃圾箱35个,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
立足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步伐
兴隆屯嘎查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里养殖的一群毛驴成为了十里八村的“明星”。2016年初,在自治区法制办的帮助协调下,嘎查发展特色养驴业,通过“党建+合作社+产业+贫困户”发展模式,2016年带动贫困户40户、84人整体脱贫。通过舍饲养殖示范带动,带领农牧民转变发展思路,从粗放模式养殖向舍饲精细化养殖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治区法制办注重发展农牧业主导产业,改变了主导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投入资金80万元,建设标准化育肥羊养殖小区,配套建设了青贮窖和药浴池等,购买240只优质基础母羊和种公羊,嘎查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协调“三到村、三到户”专项资金助推特色养殖,并为嘎查建设1处饲料加工厂和秸秆转化产业。每年从中挑选100只基础母羊,分给20户贫困户,壮大嘎查集体经济的同时,做好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为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协调引进蒙古刺绣技术,通过协会技术指导,派发订单,全嘎查已有50余名妇女加入到刺绣行列,人均增收4000元至10000元。
包其木格从小就会刺绣,有一定的基础,入手非常快,现在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她说:“以前除了种地,没有别的经济收入,现在农闲时候学习刺绣,一年能多不少收入呢,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帮扶工作接地气,脱贫计划暖人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自治区法制办本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众志成城,果敢先行。
自2011年以来,自治区法制办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派出扶贫干部43人次、驻点16批次开展帮扶工作,并安排43位处级以上干部对接126户贫困户。专题研究定点帮扶工作,加大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2015年以来,筹集资金114万元先后对57户贫困户每户补助2万元用于危房改造,实现了所有贫困户的安居梦。同时,投入资金7万元为嘎查农牧民进行结核病防治义诊治疗,送医、送药、送服务,让农牧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免费、优质的医疗服务。每逢新春佳节,自治区法制办领导都会深入嘎查慰问特困户,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送去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怀,还为嘎查15名贫困大学生送去扶贫助学金4.5万元,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扶贫必扶智,扶智必普法。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自治区法制办帮扶干部积极按照中旗委、政府扶贫先扶智、扶志,致富先治愚、治心,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在多次走访、交谈中,帮扶干部发现多数贫困户存在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不高、法律知识匮乏等现象,普遍缺乏自我维权意识。为提高农牧民的法律意识,自治区法制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设普法小课堂、文化墙张贴法律宣传海报、入户发放法律常识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教育引导农牧民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营造农村牧区良好法治氛围,为脱贫攻坚助力添彩。
如今的兴隆屯嘎查,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正在兴隆昌盛的大路上阔步前进!(韩浩然 白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