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勇:吃透村情民情 带着感情扶贫
内蒙古新闻网  18-12-05 11:03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就职于呼和浩特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曹智勇,于2017年3月来到武川县二份子乡黑浪壕村驻村扶贫,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乡扶贫办主任,负责全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就是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武川县二份子乡黑浪壕村,属国家级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未脱贫困人口59户121人。记者见到曹智勇时,他正在看望贫困户王来润一家。

  “曹书记这人可不赖呢,经常来看我们。这不是看见我们老两口住在这儿周围没个照应,想着下一步让我们搬到幸福院去。”王来润说。

  “去年入户走访农户调研时,我看到王来润在栽扫帚,和他聊天后得知,二份子乡多地生长优质枳芨(学名芨芨草),可以制作大扫帚,而且工艺技术极其简单,适用于广大手工作业人群。”曹智勇就想,何不通过此来增加贫困户收入。考虑到零散销售运输进城成本开销,必须形成产业规模化才能划算,曹智勇随即筹划规模化生产需要的资金支持、市场销售渠道。经相关领导批准后,他购进扫帚制作机械2台,集中投放在村集体合作社。首先组织农户采收枳芨,逐步培训机械操作员,开始批量生产打开市场,再引导村民按标准要求分散栽制,合作社统购统销,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岗位工资制、散户收益制,除去成本每把扫帚可收入8元钱,截至目前已生产成品2000多把,均推向周边的企事业单位。

  光是一个扫帚生产车间,还远远不能让大家生活变得更好。曹智勇看到二份子乡种植的红小麦籽粒饱满,营养价值极高,他又创办了馒头加工厂,组织干活麻利的在村妇女,按标准要求蒸制馒头,售卖到附近的种植基地和风电企业,得到市场认可后,再扩大规模购进和面机、搅拌机、压条机等相关设备进行改良,集中投入村集体合作社开始批量生产。项目运行以来,日平均生产350个馒头。

  在得知村里小超市销售的豆腐都是店主托班车从武川县城进货时,曹智勇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利用村东头养殖场前排的配房施工改造,购进豆腐加工机器等相关设备,集中投放合作社,聘请县城专业豆腐加工师傅到村培训,合格后上岗,再以工代训培养帮手。目前他们生产的豆腐已逐步销售到临近大小村庄。

  今年夏天,曹智勇利用养殖场剩余的小部分流动项目资金购进肉牛32头,带领村民进行特色循环养殖,截至目前肉牛已增长到35头,计划年底出栏一半,剩余继续循环养殖。

  贫困户的产业项目有了,曹智勇又想着帮助在村的留守老人、大龄党员、智力残疾人口等。他自筹资金,按照院落养殖容量,购进肉鸡蛋鸡1600羽,全部用于非建档立卡的边缘户收入补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里的每项产业都是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的。“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资源匮乏、基础条件较差的贫困村,结合村情民情实际,培育真正适合当地的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稳增收、促脱贫目标。”曹智勇说。(记者 云艳芳)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