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内蒙古新闻网  18-12-07 15:44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我没有什么能替周书记做的,但这面锦旗包含了我全部的感激之情,谢谢周书记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眼含热泪的村民徐国华感激地说。村民徐国华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出院后,第一时间就为驻村第一书记周建国送来了一面锦旗。

  入户走访、询问近况、为民办事,这是周建国自2016年12月至今担任突泉县九龙乡十家子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每天必做的工作。如今无论大事小事,“有事就找周书记”,已经成为村民的内心选择,成为挂在村民嘴边常说的话。

  用心为民办事

  驻村帮扶后,面对乡亲们一双双质疑、不接受的眼睛,周建国深知立人先立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激情。

  为了能尽快熟悉工作,他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了解村情,另一方面,他坚持吃住在村,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与老党员座谈,了解民意、分析致贫原因,时刻关注村上的“党群心连心”微信群,只要群里有老百姓转发求助的事,他都第一时间帮助解答、办理,这让他很快融入到村班子和村民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周建国带着脱贫攻坚的任务下基层,心里装的是全村的百姓。在走访入户中,他了解到农户徐国华双侧股骨头坏死,行走困难,每次架起双拐走路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苦于手术费用过高,徐国华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做这个手术再加上住院疗养要花5万多元,我这些年看病吃药花了不少钱,哪还能拿出这么多钱做手术呀。”徐国华无奈地说。

  周建国了解这一情况后,自己多次开车往返于县人民医院了解救助政策,咨询病人病情。县医院得知情况后同意给予病人特殊照顾,徐国华成功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他自己仅自付了658元,这便有了开头感人的送锦旗场面。

  用智破解难题

  在入户走访中,周建国了解到有不少村民存在着“等,靠,要”思想,把脱贫致富寄希望于国家政策和干部帮扶上。针对这种思想状况,周建国把扶贫的着力点放在“志”“智”双扶上,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村民要转变观念,要不等不靠主动脱贫致富。

  如何“去穷根”,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来源,成为周建国想方设法也要破解的难题。他仔细研究各项惠农政策,到上级部门跑项目、要资金。利用十家子村现有的资源,协调资金50万元,筹备建设十家子砖厂。借着九龙乡近几年旱改水的良好势头,他拓宽思路,建议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该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带动村土地集中流转400余亩,通过水稻种植及加工,带动全村66户贫困户通过资产收益的方式增产增收。周建国主动联系他在北京保安公司当负责人的战友,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介绍到公司当保安,解决了12人的就业问题,月工资达3000元。

  周建国抓大不放小,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他联系远蛙农业有限公司,年初公司免费提供“黄金勾”豆角种子,并以每斤2元价格回收,他又和派出帮扶单位县卫计局沟通,提供化肥资金支持,共计11户贫困户在院子里种植“黄金勾”豆角,每户年增收近500元。

  用爱诠释担当

  九龙乡十家子村地理位置偏远,离县城比较远,作为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周建国一到村上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回一次家。周建国母亲80多岁,需要人照顾,孩子上初中,家里家外全由上班的媳妇一个人打理……他用真心、真情倾注在十家子村的每寸土地上,对家人的是深深的愧疚。

  周建国以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沉下身子稳住心,贴近百姓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责任和担当,感召和带动全村党员干部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如今“摘帽脱贫”已经成为全村干群的共识和奋斗目标。(冯玉燕 陈特特)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