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城市的美好形象和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内蒙古新闻网  18-12-13 14:57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突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城市的美好形象和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2017年11月17日,我市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我市迈向新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标志着我市城市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如今的通辽,空气清新、街面整洁,视觉清澈、环境清爽,已经成为通辽人和外地客人共同的内心感受。

  我市以“创城”为契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管理,全力打造和谐宜居城市。在“创城”最为关键的2017年,我市着力推动市政网建设,全面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中心城区启动市政网建设项目59个,总投资概算52.22亿元。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2017——2019年,在学校、医院、办公场所、现状空地、商业街等区域,建设16个停车区。我市切实解决城市内涝和污水处理问题,提升垃圾处理能力,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投资4397万元,新建、改造公厕50座。截至2017年底,我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24%;全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6.17%,中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7.92%;全市城关镇以上供热普及率达到83%,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3.5%。在辽河公园举办通辽首届“荷花节”,布展荷花4万余株;在迎宾道路、公园、游园、广场及主要街路口投放时令花卉1000万株,全力打造城市“花海”;在胜利大桥、辽河公园河堤实施亮化工程,提升景观夜间效果,打造城市灯光秀;在辽河公园增设游船等水上项目,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生活。

  在科尔沁大地,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不断汇聚。全市持续实施“24字进万家”普及工程、“好人之城”塑造工程、文明行动引导工程、优秀文化传承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每月一主题实践活动做法被中宣部简报采用。五年来,4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0人入选自治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69人荣登“通辽好人榜”,崇尚道德模范、争当身边好人、践行文明礼仪、全民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全体通辽人共同的行动指南。

  一大批各类模范典型成为这座城市的道德丰碑,成为人们争相传颂和学习的榜样。一生无私奉献的老兵、北疆楷模任明德;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好法官蒋青春;40年义务为全国各地数百位脑囊虫患者寄药6500余副的好心人臧其珍;为照顾两个瘫痪弟弟、舍弃一生幸福的好姐姐秀荣;一边坚持完成学业,一边独自照顾父母、操持家务、干农活儿、打零工赚钱,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的通辽职业学院学生周艳梅……

  “创城”的成功离不开带着“红袖标”的14万志愿者,他们如同一个个跳动的火焰点燃着人们创建的热情。这14万余名志愿者在社区服务、无偿献血、交通维护、文明劝导等不同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良好风尚。

  我市紧紧围绕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发挥法治、优秀传统文化、经济激励、好家风等对乡风文明的促进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我市承办了2018年全区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

  风景这边独好。奈曼旗为配合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了精神扶贫工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四步一活动”(四步,即一约、一讲、一评、一榜;一活动,即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从深层次上解决精神层面脱贫问题,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取得良好成效。农民陈旧思想观念得以转变,参与文化建设、文化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铺张浪费现象得以改变,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黄花塔拉苏木白音敖包嘎查部分农牧户实现了嫁女不索要彩礼;固日班花苏木巴彦塔拉嘎查等村实现红白事不随礼。169个村2327户群众约定嫁娶办事费用不超过5万元,有50个村取消升学、参军、祝寿、添丁等事宜的操办。

  科左后旗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自2014年起,全旗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逐步探索完善了一套适合本地区实际的“3+2+X”工作方法(3个载体,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五美一示范”活动;2个榜单,即“移风易俗监督榜”和“嘎查村明星榜”;X指各地各部门的特色活动)。目前,该工作法已在全旗262个嘎查村得到了广泛普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左后旗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及群众的监督作用,成立“合约食堂”,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今年,全旗1193名考生家长签订不办升学宴承诺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科尔沁草原儿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发扬“蒙古马精神”,拼搏奋斗,勇于创新,全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草原新城,不断开创通辽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邵南)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