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改革先锋廷·巴特尔
内蒙古新闻网  18-12-19 07:2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党中央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我区的廷·巴特尔便是其中之一!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55年6月出生于呼和浩特,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春艳)上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1974年,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廷·巴特尔高中毕业后,从呼和浩特市下乡到偏远荒凉的牧区,由高干子弟变身为普通牧民。

  知青返城的政策出台后,廷·巴特尔并没有像大家预料的那样第一个返城,而是成为几十名知青中唯一扎根草原的人,为改变牧区的落后面貌,为带领当地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建设草原和保护生态环境,继续奋斗着,奉献着……

  廷·巴特尔带领嘎查牧民在全盟率先实行“围封轮牧”,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廷·巴特尔又提出了“著名”的“蹄腿理论”: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当,1头牛只有4条腿,且牛卷着舌头吃草尖,不影响草的生长;5只羊有20只蹄子,且羊喜欢刨着草根吃,破坏草的生长。显然,养1头牛对草原的破坏程度远低于5只羊,付出的辛劳也要少得多。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决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引导牧民减羊增牛,做“牛”文章,引进西门塔尔优质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杂交,培养高产优质母牛,通过“少养精养”实现了恢复生态、增加收入的目标。他带领牧民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奶食品、风干肉加工销售,牧民之家旅游,生态养鱼等,使收入来源从单一的牲畜出栏拓展到多个领域。

  如今,萨如拉图亚嘎查修了路、通了电、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实现了“住瓦房、开小汽车”的目标,2017年牧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廷·巴特尔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廷·巴特尔始终不忘初心。在高规格会议上,他不忘替牧民争取说话的机会;面对外国记者的刁钻提问,他勇于维护民族企业的声誉。无私者无畏,他说自己虽然是个牛倌,是牛倌就要为牧民说话。

  暑往寒来,塞北的草,枯了又绿,绿了又黄。廷·巴特尔多次放弃返城的机会,扎根草原44年,把艰苦简单的牧民生活过成了富足充实的“贵族生活”,书写了将门虎子的别样传奇。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