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风景
内蒙古新闻网  18-12-21 11:38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科尔沁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这里是敖包相会的地方,诞生过美丽的爱情与传说;这里是成吉思汗牧马的家园,放飞过统御四海的豪情与梦想;这里是英雄上马的地方,金戈铁马豪气北疆。科尔沁草原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地处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端。其宽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东半部,其长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个省区交汇的狭长结合部,它包括大兴安岭南段东侧的西辽河、霍林河、洮儿河流域。这里既有内蒙古大草原的神韵,又有东北黑土地的粗旷。清澈的泉河、翠绿的草地、湛蓝的天空,伴着遍地的牛羊和座座毡房,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科尔沁草原不仅地域辽阔,其悠久的历史、多彩的风光、丰富的物产,更是书写着蒙古族灿烂的地域文化。

  雄浑壮阔的文明历史。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地域辽阔、物产丰饶,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5000多年以前,这里就已经出现了基本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早期的城邦制国家,这个古王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原夏王朝以前。从牛河梁考古遗址发现的女神头像看,她的平额、高颧骨、塌鼻梁、短下额、面部圆扁等生理特征,明显带有生活在东北亚的原始蒙古利亚游牧民族的面部特征。早在5000多年以前,辽河流域的科尔沁大地上已经孕育出了高度的人类文明。兴安岭以北的渔猎民族,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迁徙至科尔沁草原,并在草原的南端交汇、融合,接受了华北传入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牛河梁城邦制国家。原始的氏族制度正向奴隶制王朝过渡,由西辽河养育出的人类文明已经出现,并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南北遥相呼应。由此,科尔沁草原开启了它雄浑壮阔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上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上古到春秋前期,科尔沁草原上居住的是来自蒙古高原蒙古利亚种系的部族和来自贝加尔湖、西伯利亚以及内外兴安岭之间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和狩猎民族等多个部落群体。这里出现了多个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兼并、交往、融合,到战国至秦汉时期,各氏族和部落逐渐汇集成较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之为“东胡人”。战国和先秦时期,这里已形成了以“东胡人”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体的部落联盟国家,并创造了辉煌的“东胡文化”。继之以后的则是乌桓和鲜卑活跃在科尔沁草原之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柔然、敕勒,隋唐以后有突厥、契丹、女真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13世纪以后,蒙古人彻底控制了科尔沁草原。这些民族相继在这块土地上出现,并由此内迁入驻中原。

  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称帝后,扩编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他以哈萨尔为指挥者,负责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由此,“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逐渐演变成哈萨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

  绚丽多姿的草原风光。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民族的天然牧场,地貌特征既有浅山丘陵、疏林草地,又有冲积平原,更有山地平台,无数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宛如玉带游动其间。每年夏季牧民从村落迁徙到小河两岸,立包为营,放养牛羊,当地牧民把这里称之为“夏营地”。水丰草茂的平川上,蒙古包接连不断,清晨与傍晚,座座蒙古包升起缕缕炊烟,放牧的牛羊,天边映红的云霞,展现了科尔沁草原的神奇韵味。神奇的科尔沁大草原,用宽广博大的胸怀展现着它无限的风光。置身其中,让人忘掉城市的喧嚣,体验大自然最原始的宁静。(舍丹)

 (本稿由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通辽分会协作)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