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口岸,一辆辆挂有蒙古国牌照的“嘎斯—69”越野车,卷着滚滚黄沙穿梭在蒙古国扎门乌德与中国二连浩特之间,构成了口岸间一道奇特而壮丽的景观。
1992年7月,二连浩特市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中蒙之间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据二连海关公路行邮科负责人介绍,“嘎斯69”司机几乎每天都要到中国进行日常生活用品采购,这些过境的蒙古国民众进入二连浩特城区中与当地商人交流时非常顺畅,最多时一天往来三四趟。
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有效发挥了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现有的18个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对外开放口岸,有4个对俄口岸,10个对蒙口岸,国际航空口岸4个,满洲里、二连浩特成为我国对俄对蒙最大陆路口岸。它们宛如一个个闪亮的珍珠点缀在北疆,敞开我国向北开放的门户,给我区经济带来活力。我区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在中俄蒙开通的7条铁路线路中有6 条经过内蒙古。现开行的中欧班列中,60%以上的班列途经内蒙古。
在距离二连浩特市1400多公里远的满洲里市,一趟趟中欧班列有序通过国门,一辆辆出口俄罗斯的果蔬货运车整装待发。2015年开始打造的森富国际物流中心是中俄跨境商贸物流综合体,现入住220多家企业。通过满洲里口岸向俄罗斯出口的中国果蔬中,每年90%的货运量从这里发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更好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口岸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口岸城市的建设步伐,带动了口岸贸易、加工业、交通运输、餐饮、金融、旅游、现代物流等各行业的繁荣发展。
从满大街的“嘎斯69”到一趟趟的中欧班列,广袤的草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个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化身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颗颗耀眼明珠,蜕变为一个冉冉升起的黄金口岸,为构建自治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包荭 怀特乌勒斯 金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