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文体局的驻村干部,你们给了我太多的帮助,让我有了信心过上好日子……”这是记者收到的贫困户李国海写来的感谢信中的内容。
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李国海今年60岁,患脑血栓后又患脑出血,虽经医治保住了性命,但丧失了语言表达和行动能力,只能依靠亲属的照顾度日。阿荣旗文体新广局驻村干部徐冰包扶李国海,为了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先后自费为他整修了房屋,粉刷了墙壁,联系旗女企业家协会会长于凤英为李国海捐款5000元,又邀请了爱心志愿团队为李国海送温暖。一件件暖心的事儿不仅感动了李国海,也感动着东山屯村的每一名群众。
东山屯村是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阿荣旗文体新广局作为引领单位,派出4名驻村工作队员和6名引领干部进驻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后,他们对全村317户885名贫困人口开展调查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实施“菜单式扶贫”,争取政策扶持,发动社会救助,发展产业脱贫。
贫困户刘乃学去年做了胃切除手术,今年又因双侧股骨头坏死,失去了劳动能力。驻村干部苏伟跑前跑后为他争取治疗资金,联系医院为他做手术,还专程去残联给他申请了一台轮椅。刘乃学激动地说:“多亏了驻村的扶贫干部啊,他们自己的家人有病了都没时间去照顾,而我一个非亲非故的贫困户却成了他们最牵挂的人,有这样的干部帮助,我们真是太幸福了!”
包扶刘乃学的干部苏伟再过两年就到退休年龄了,他患有严重的白癲风病,每次走访入户时他都穿着厚厚的衣服捂得严严实实,避免被强烈的日光照射而导致病情加重。无论天气多么热,他都坚持奔走在一线的路上。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他的老父亲因肾盂肾炎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住院了,他只好让老母亲和妹妹前去陪同。而就在父亲接受治疗的同时,他的老母亲又突发脑梗。妹妹一人照顾着两位老人,无奈只好给哥哥打电话求助。而苏伟却毅然地劝说妹妹把老人带回到阿荣旗医院治疗,这样家里的其他人能够搭把手。而他则把对亲人的牵挂和深深的内疚藏在心里,一如既往地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
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文体新广局副局长李志刚的妻子肾移植术后10年了,每年都必须定期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复查。7月末去医院复查时发现肾积水,移植肾衰竭,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而此时正值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攻坚期,作为工作队的副队长,李志刚的选择就是让刚满15岁的女儿陪伴妈妈到医院治疗。由于李志刚不能到场,医院无法为其手术,只好保守治疗等待时机再行手术。妻子在沈阳住院半个多月,李志刚只能通过微信、电话每天了解一下病情,安慰着远在他乡病床上的妻子,叮嘱着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要替爸爸悉心照顾好妈妈。
其实,每个驻村工作人员的身上,都有太多讲不完的情牵贫困户的故事。在他们的帮助和引领下,东山屯村借助扶贫“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建设了一座日产300吨的烘干塔,带动65贫困户参与,带动7户贫困户务工。又通过扶贫资金入股中荣公司和“三到”扶贫羊项目,全村共分红13.76万元。
采访中,李志刚带着记者来到村里的黑猪养殖场。“我们文体新广局全体职工捐款3万元投入养殖场做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收益后按股为贫困户分红。现在养殖场运营的相当给力了!”李志刚非常自豪地说。
“为了村里的建设,驻村工作队没少操心,把俺们村当成自己家了,实打实地干事。在他们心里,自己家里的事都没有我们村里的贫困户重要呢!”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海说。
“我们工作队要干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有信心扎根东山屯,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梦、小康梦。今年年底我们全村‘摘帽’没问题!”谈起下步的工作,工作队的同志们信心百倍。
驻村的工作尽管只是阶段性的,但这些工作队员们已经把真情与汗水永远留在了东山屯村群众的心中。记者王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