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配菜” 贫困户“点菜” 部门“上菜”
内蒙古新闻网  19-01-08 16:40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2019年到了,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村民张玉德开年就收到了“脱贫驴”给的惊喜,刚刚生下的驴崽幸福地偎在“驴妈妈”身边,这份“大礼”让张玉德全家都快乐无比。

  “有了脱贫产业,还娶上了媳妇,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张玉德扭头跟笔者说着,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笔者环视四周,原来破旧的房屋不见了,一间向阳的圈棚3头毛驴毛发光亮,悠闲地吃着草。

  “如今,群众想干啥,只要选择了‘扶贫菜单’,各级干部就会从种苗、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全力帮扶。”说起前旗的“菜单式”产业扶贫,张玉德满脸笑容。

  张玉德曾想种大棚蔬菜,但自己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再加上自身残疾、母亲患有冠心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当驻村第一书记李亮把“菜单式”脱贫项目送到他手上时,他依然犹豫不决,但当李亮及驻村干部、村干部给他讲清楚这次“菜单式”产业扶贫的帮扶举措后,他毅然在“养殖肉驴”项目的空格上画了勾。2017年,他得到了3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购入3头毛驴,还得到了前旗畜牧业专家全程技术指导。2018年,他养殖的3头驴变成了5头,年收入3万元的“脱贫账”增加了他继续养殖的信心。

  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贫困户乔茂森却选择了另一项脱贫产业。70多岁的乔茂森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种地、打工了,但他在政府的帮助下选择了栽植果树摆脱贫困。4亩果园到了初果期,年收入8000多元。这对于乔茂森来说满足了一年的生活需要,再加上出租土地的收入,家庭生活节节攀升。在前旗和他一样栽下“致富果”的农民有1000多户,仅林果一项全旗果农收入就达到1.8亿余元,亩收入达4000元。

  贫困人口本身就底子薄,在脱贫攻坚中更不能“瞎折腾”“一窝蜂”,需要“靶向”施策,选准产业,走对路子。据此,前旗委、政府立足实际,围绕“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立足“精准”二字,实施了以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产业扶贫新模式。依托驴、果、羊、牛、甜菜等特色产业,及时编制养殖、种植、特色产业24个产业项目清单,让贫困户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力进行勾选,政府提供扶持资金和政策扶持,全力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菜谱”。

  全旗的“菜单”不但涉及产业,还扩展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由户拓展到村。在扶贫方向上确定了养殖、种植、札萨克图刺绣、全域旅游等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其中,刺绣加工、农家乐、牧家乐等为短期扶贫产业,林果栽植、甜菜种植、肉牛养殖、全域旅游以及特色草原游等成为中长期扶贫产业。2018年,前旗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658.27万元,实施的24个产业项目,1.3万户贫困户全部自主“点菜”,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致富产业,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余元。

  仅仅瞄准产业发展是不够的,4G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前旗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旗委、政府将农牧业与网络联结,开启“扶贫+电商”模式,找准市场方向,一条“产品营销集约化+电商配送服务化+采摘旅游现代化”的富路从脚下延伸。

  前旗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晓景创办的“新农人”微信号,“互联网+蔬菜配送”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运行以来,“新农人”微信号的好友已经从原来的几十人激增至5000多人,销售农畜产品、特产等累计收入达到210余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增收近10万元。120余名村民到合作社打工,年可增加收入7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一条致富新路越走越宽广。借助互联网,前旗已有120余个电商平台上线运营,农牧产品销售达1亿元以上,并带动贫困户增收。

  “牛羊肉、奶制品一直是前旗网销‘爆款’,这对我们前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还将在农村牧区建设65个电商销售平台,积极开拓农副产品市场和品牌培育。”前旗商务局局长周金光介绍。

  市场发展是瞬息万变的,改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提升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前旗扶贫工作中又一成功举措。如今,前旗1000多家合作社抱团脱贫、抱团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正有序进行。在发展最为典型的前旗巴日嘎斯台乡良种村,相继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合作社,村民实现100%入社,增收幅度高出普通农牧户20%—30%。全村耕地以“保底收入+分红”的形式从农民手中全部流转出来,与荷马糖业和五粮液集团及周边的养殖场签了订单,种植甜菜、高粱和青贮。农机合作社不但可以解决本村土地的耕种与收割,还可以对外代耕代收200公顷土地,年创收35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壮大集体经济、扩大合作社基础设施及补贴贫困户。

  “菜单式”“托管式”“资产收益式”……一项项扶贫政策的实施给贫困人口汇聚了脱贫的无限能力,有了“精准”的产业帮扶,前旗脱贫未来可期。(时秀霞 张轩)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