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乡村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内蒙古新闻网  19-01-09 21:4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过去的2018年,赤峰市北部旗县林西县因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一份公告彻彻底底地“火”了一把。公告宣布林西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这是自治区首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举国上下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林西县走在了全区的前列,更是步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林西县可以说是赤峰乡村振兴的典范,也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赤峰作为祖国北疆的一块热土,发展较为滞后,乡村更是出现了衰败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重视,赤峰人革新思路、积极进取,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道路上越走越远,谱写了乡村振兴的赤峰新篇章。

  赤峰搜田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客服人员正在处理商品订单。赤峰市大力拓宽电商平台覆盖范围,培育壮大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牧区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示范县总数达到9个,实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赤峰日报》记者王蒙摄

  翁牛特旗敖之木村村民正在接受眼病筛查。“2018—2020年赤峰市‘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启动,将在3年内为全市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1000例,使贫困眼疾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为助力自治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积极作用。《赤峰日报》记者王蒙摄

  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没有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需要,赤峰市在乡村现代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在产业集聚、要素集中、经营集约上下足了功夫。乡村产业发展,产业融合是关键,建立在农牧业基础上,推动农牧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可以说是赤峰市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走出的一条特色之路。

  迄今为止,赤峰市召开了两届乡村旅游节,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按照“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沟一景”“一家一艺”的发展理念,乡村旅游成为产业振兴的新平台,乡村养生度假、康体运动、生态休闲、异地旅居、农事体验、民俗节庆、自驾游营地等旅游新业态欣欣向荣,民族风情表演、骑马、放牧、挤奶、搭建蒙古包等活动特色突出。2017年,赤峰市全年旅游接待游客163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62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51万人次、旅游收入13.1亿元。现在已经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电商超市、旅游农家乐、光伏发电产业和手工艺加工产业六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态宜居建设秀美家园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何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赤峰面临的新挑战。“据说再过30年,这里可能就彻底没水了。”这是赤峰人长期以来的焦虑,也说明了赤峰生态所面临着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赤峰人逐渐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始了新的生态赤峰的征程。统筹推进农村牧区生态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治理农牧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整治农村牧区人居环境这些举措的实施,逐渐使得赤峰开始有了新面貌。

  赤峰把林业建设与保护融入到乡村振兴发展中,提升城乡生态宜居环境。2017年一年就完成营造林110.24万亩,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37.7万亩,退耕还林12.28万亩。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不仅是政府的行为,赤峰的企业与个人也自觉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毛山东乡返乡创业搞乡村旅游综合开发的王庆在自发植树,原来的荒山已经变为绿山。这一行动成效明显,“有的地方树木特别茂密,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小气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和谐相处已经成为赤峰市打好“绿色算盘”的重要理念,赤峰正在成为赤峰人新的美丽家园。

  乡风文明彰显农村新风貌

  赤峰市以移风易俗工作为突破口,以“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为抓手,提振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和热情,深入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赤峰农民展现出了新的精神风貌。

  乡风文明首要的就是移风易俗。首先,制定制度规矩作为根本保障。全市共建立红白理事会1474个,制定村规民约2353条,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遵守,打破陈规陋习。其次,宣传教育作为先导。赤峰有基层道德讲堂1420个,组建嘎查村文艺演出队1970支,建立善行义举榜1409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事迹展播、巡讲报告、张贴宣传画、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等形式使得文明新风入脑入心。再次,活动实践为主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赤峰市先后深入开展了“乡风文明大行动”“文明先行、环境先行、文化先行”活动和“弘扬‘六德’文化、建设‘德善赤峰’”主题活动,培树典型,正面引领,使得人人都是参与者。这些举措,培育了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农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保障。

  乡村善治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

  乡村振兴需要治理作为保障,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赤峰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之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赤峰模式。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多管齐下,使得赤峰的乡村治理走向了善治之路。

  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富民党建”,以抓党建促振兴,健全和创新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牧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等举措,深入人心。宁城县探索实施的“四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议事规程,形成了“四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民主议事规程,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四议”“三公开”“两报告”的程序决策实施,并全程接受监督,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2008年以来,全县310个村按“四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议事规程共提议表决村重大事项328项,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285项,未通过的26项,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查修订的17项,尊重和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此外,赤峰还探索了“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五型”服务品牌等新型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使得赤峰的乡村振兴有了政治清明、民主有效的保障机制。

  生活富裕凸显脱贫致富新目标

  林西县的脱贫,不仅使得赤峰人看到了希望,而且还有了探索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脱贫以及之后的致富,是赤峰乡村振兴的新目标。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主体是人,人的富裕与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才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赤峰就十分重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脱贫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乡村振兴战略”让贫困户看到致富希望。2018年,赤峰市计划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0亿元,实现7.7万人脱贫,巴林右旗、喀喇沁旗、宁城县3个国贫县,克什克腾旗、松山区2个区贫县摘帽。2018年8月10日,林西县在全区率先退出国贫县,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今天,在赤峰的乡村,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北疆看赤峰,赤峰看乡村。四十年来风雨兼程,四十年来披荆斩棘,四十年来改天换地。相信在赤峰人的努力下,乡村振兴将谱写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篇章。(《赤峰日报》记者王丽超)


[责任编辑: 杨晓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