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股泉村:脱贫路上不掉队
内蒙古新闻网  19-01-11 14:52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初冬时节,走进察右中旗铁沙盖镇九股泉村,明亮整齐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平坦顺畅的大道伸向远方。说起九股泉村,变化最大的是那一条条通向远方的村路。谁都不曾想到,原先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变成了村民致富的“罗马大道”,全长12公里由乌素图铁疙旦海至铁沙盖南坡的硬化路,覆盖九股泉各个自然村,全村的致富路打通后,这个沉寂的小村庄变了样儿,村民们的心里透着甜。

  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九股泉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全村上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再发力的精神和劲头,扎扎实实把全村脱贫工作向前推进。

  修好路破解贫困症结

  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苦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庄严承诺。

  如何让贫困户尽早脱贫,是九股泉驻村工作队队长白振英最关心的事情。要想找对方法就要找准原因,白振英带领工作队队员走村入户,与村民沟通感情了解情况,终于搞清楚了九股泉村的致贫原因——全村上下没有一条完整平坦道路来运输自己村种植的胡萝卜,村民常常面临着胡萝卜冻在地里的尴尬境地。

  要想富,先修路。白振英为征求村民意见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并与旗交通局、扶贫办、镇政府沟通达成帮扶协议,终于在2018年年初申请到扶贫路项目。不久修路队就进村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村民们都高兴地拍手称赞,他们心里知道好日子马上就来了。

  6个多月后,惠及九股泉村共318户村民的村硬化路全面建成。挂斗大车进来了、商贩们闻声也来了,他们纷纷与村民签订协议预定今年的胡萝卜,曾经无人问津的胡萝卜销售一空。盘点算账,每家每亩胡萝卜增收1000多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不让一家贫困户掉队

  扶贫先扶志,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九股泉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知道,要想改变农户“忘记勤劳手,只等国家粮”的现状,就要帮助贫困户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村民的思想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九股泉村中什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红吉,小时候因发高烧未能及时治疗,导致耳朵失聪,常伴有哆嗦症状,至今未婚,与老父亲相依为命。年纪正当时的李红吉给驻村队员留下的印象是一件褪色的毛衣、蓬头垢面、不爱说话,上午窝在东墙根、下午挪到西墙根,从他脸上看不出一丁点对生活的期望。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政策,决定先为李红吉父子解决住房问题,再做产业发展计划规划。不久李红吉父子住进了新房,为了能让他有固定收入,经过村民代表会任命他为村里的保洁员,让他有了稳定收入以养家糊口。

  之后的李红吉真的变了样儿,邋里邋遢的他变得爱干净了。每天清晨穿戴整洁的李红吉骑着电动三轮车走遍村里的小巷,扫垃圾、整理巷子,村里的环境好了,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李红吉说:“工作队说还要让我参加学习实用技术班,让我掌握一门科学种粮的好手艺,我的日子肯定会变好的。”

  白振英表示,九股泉村要以“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大力提高村民脱贫意识,充分发挥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建设美丽富裕的新九股泉村。 (记者刘洋通讯员姚强)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