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的伟大实践中,总有一种力量穿云破雾、力挽狂澜,在时代大潮的浩荡前行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1978年至2018年——40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改革之于内蒙古经济的深远意义,足以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改革奏出时代强音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8年11月,一条消息传遍祖国北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投融资及市场化改革,乌海市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招商会上,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额330多亿元。
此次签约项目覆盖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商物流、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为乌海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开辟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这样的消息,对曾经的“煤都”乌海意味着什么?
“受制于资源枯竭,因煤而兴的乌海曾陷入困境。受益于改革,历经转型阵痛的乌海已走出困境,迎来发展曙光。”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说。
道路决定命运,改革方能自强。40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中书写经济转型传奇,始终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具说服力的实践逻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钟声首先在农牧区敲响,内蒙古在全国较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全区农牧业大发展,奏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强音!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区毅然开启以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基础的国企改革之旅,“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内蒙古声音响彻草原,奏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时代强音!
进入新世纪,开发资源不破坏环境、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内蒙古行动此起彼伏,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成为改革主基调,奏响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时代强音!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深改拉开大幕,内蒙古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惠民惠企行动持续升温,奏响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时代强音!
党的十九大后,内蒙古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改革发力,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改革播下希望,沃野收获金黄,草原收获笑声…… 40载风雨兼程的内蒙古经济迎来新的荣光。
荣光,源自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
2017年,内蒙古经济总量超过1.6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74.2倍,目前人均GDP已跨入全国前列;2002年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短短八年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门槛。
荣光,源自经济活力的显著增强。
目前,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各类市场主体的90%以上,创造了近六成的GDP,上缴了七成多税收,吸纳了城镇八成多就业人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发展的格局已形成。
荣光,源自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东部五盟市经济总量由10年前的2000多亿元增至目前的5000多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0年前的3倍多;呼包鄂三市经济总量已超9000亿元,占全区12盟市的56%。
荣光,源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2017年,全区公路线路里程增至19.9万公里,是1978年的11倍;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并居全国之首;民用机场增至27个并实现盟市运输机场全覆盖。
荣光,源自科技创新实力的明显提升。
仅2017年,全区新培育自治区级众创空间93个,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超过1万件和6000件,比2000年增长9.3倍和7.1倍。
荣光,源自草原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1978年至2017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至67688元,增长90多倍;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和1.2万元,增长16.8倍和14.5倍。
……
改革写就收获,奋斗赢得荣光。此时此刻,放眼118万平方公里的北疆大地,拥有2500万草原儿女聚合的磅礴改革之力,内蒙古正以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成就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改革赢得发展自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改写内蒙古经济发展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招,不仅顺应大势,也是别无他途的抉择。
我区经济增长曾高度依赖资源开发,个别盟市资源型产业财税贡献率曾一度达到70%以上。如此单一的产业结构,带来与全球市场“同进共退”的高风险度。一旦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跳水,一些资源型产业必然因阵痛难忍而成“僵尸产业”。
我区不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缺乏市场话语权,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产业链低端利润。“资源大区”“世界羊绒工厂”的光环,难掩产业低端、出口贴牌的尴尬。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这些处于链条底端的贴牌企业更容易“掉队”。
产业结构单一与创新能力不足“双碰头”,客观上为内蒙古抓住机遇、以改革之力倒逼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新世纪之初,内蒙古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的改革主题构建产业新体系,逐渐形成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区经济迈上高速增长的光辉里程。
“十一五”后,我区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推动蒙东地区以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互通优势破题改革,融入东北经济圈,东部五盟市经济增速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现已快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区经济迈上东、西两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光辉里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向北开放体系,全区经济发展迈上更有效率的光辉里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在行政审批、财政金融、国资国企、商事制度等领域形成600多项有力度的改革举措,为推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朱晓俊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供给侧改革、放管服改革和结构性减税等改革,我区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200多亿元,电力体制改革、水权交易及和林格尔新区“企业零跑腿”、开鲁县“一次不让跑”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
改革从昨天走到今天,始终给内蒙古这个欠发达地区以开拓进取、弥足珍贵的经济发展自信。
自信,来自产业发展势头向好。
1979年至2017年,全区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6.0%、12.7%和13.7%,2018年第三产业领跑经济、第二产业紧随其后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依然未变。
自信,来自工业转型步伐加快。
全区数千座小煤矿、小火电等“五小”企业被关闭,水泥、电石等领域的落后产能寿终正寝,“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工业领域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12.5%。
自信,来自经济增长的多级支撑。
2017年,在全区国企户数比5年前增长2.3倍、国有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的态势下,全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增至180多万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
自信,来自城镇化进程加快。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提速,全区城镇化水平提升,2017年内蒙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2%,与1978年我区居民主要散居于农牧区不可同日而语。
自信,来自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全区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32.7:45.4:21.9优化到2017年的10.2:39.8:50.0;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1%。
……
发展自信,在40年矢志不渝的内蒙古改革中留下厚重记忆……一个欠发达地区崛起的自信,一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自信,闪烁出面向未来的耀眼光芒!
改革之功光耀未来
改革浪潮滚滚向前,发展长河奔腾不息。
1997年,我国稀土行业首家发行股票的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中华稀土第一股在内蒙古诞生。
受益于改革,2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的工厂制小厂——“包钢稀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贸易企业和全球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基地。
谈到改革之于我区经济的深远意义,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永军的理解切中要害:“改革对于内蒙古经济的贡献与意义,说穿了就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人类历史长河里,1978年至2018年不过浪花一瞬。然而,正是这段以改革为主旋律的光辉岁月里,内蒙古写就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鸿篇巨著。
翻开这部“巨著”,历经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涨大落,历经向市场经济转轨及国企重组等阵痛,穿越漫天怒吼的金融风暴,内蒙古以改革巨斧劈波斩浪、披荆斩棘,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浴火重生。
翻开这部“巨著”,改革从加快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渐次推进,从又快又好、又好又快发展到持续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入破题,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当改革的历史大门被推开,当奋勇前行的渴望找到突破口,内蒙古经济迸发出充满希望的发展力。改革催生的经济转型升级,注定要在内蒙古经济发展史上彰显出它浓墨重彩的里程碑意义。
转型中,我区生态种植业、标准化养殖业园区遍布各盟市,农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左右,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前景光明!
转型中,我区成为亚洲最大的乳品制造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钢生产基地,煤制烯烃等全国五大煤化工示范项目率先在蒙西地区落地投产,内蒙古工业化发展前景光明!
转型中,内蒙古大数据中心汇集了浪潮、阿里巴巴等300多户上下游企业,服务器装机能力位居全国第一,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过85%,内蒙古信息化发展前景光明!
转型中,我区目前形成以呼包鄂城市群为引领的“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城镇体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改革开放之初提升40多个百分点,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前景光明!
转型中,我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面积、沙漠化面积和污染物排放量同步减少,森林面积目前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推进美丽与发展双赢前景光明!
转型中,总投资500多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我区落地,煤制油、煤制气产能产量和云计算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转换发展动能前景光明!
转型中,我区经济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农牧业主导型转变为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目前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的50%以上,内蒙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前景光明!
……
改革无终点,发展无穷期,追梦无止境。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之路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沿着光耀未来的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向,内蒙古继续迎着改革的曙光追梦前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