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畜合力到全程机械化——呼和马场发展现代农业小记
内蒙古新闻网  19-01-30 11:09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改革开放的40年,是呼和马场发展现代农业的40年,是探索农业科学的40年,是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40年,是职工群众尽享改革发展红利的40年。

  走进呼和马场现代农业管理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平展展的肥田沃土。虽然是在冬季,满目枯黄,但站在田头凝目远眺,眼前仿佛能看到春天田野里轰鸣机械,夏季里片片浓绿,秋季里满目金黄。听老一辈人讲,几十年前可不是这样,这儿是一片片杂草丛生的荒草地。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人们遵循古老的习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生产工具十分简单,耕田用犁耙,翻土用锄头。人力、畜力是主要的生产动力,生产效率低下,农作物种植上没有什么科学技术,粮食产量非常低。改革开放40年来,呼和马场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几代农垦人的不懈努力,农田得到科学化改造,现代化农机具唱起主角,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40年里,全场耕地面积由4.6万亩增长到13万亩,是改革开放前的2.8倍,昔日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变成良田,每年可产出粮食6.5万吨,是改革开放前的22.4倍。职工人均收入2.7万元,是40年前的105倍。

  近几年,呼和马场打响涝洼地改良攻坚战,向上争取了河道治理工程,高标准整理涝洼地1万亩,使昔日排水不畅、延误农时的地块变成了增产增收的吨粮稻田。老职工们高兴地算起了经济账:通过实施土地整理,改良涝洼地,万亩水稻每年可增收300万元。

  跟随改革的脚步,呼和马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成立现代农业管理区,集约经营3万亩耕地,实行统一农艺措施、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机械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的管理模式,并拥有世界先进的克拉斯、凯斯、纽荷兰等大马力胶轮车及配套机械78台套,机械总动力4040千瓦。现代农业管理区仅用32名职工,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3万亩耕地的经营。目前,全场拥有农业机械设备2437台套,机械总动力43756千瓦,是改革开放前的8.7倍。

  结合发展全域旅游,呼和马场致力于打造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采摘农业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逐步向“一步一景”“旅游+农业”的格局迈进。2018年,呼和马场种植各类中草药1540亩,在农业示范园区内种植昆仑雪菊37亩,昆仑雪菊试种成功,每亩纯收入达到5000元。2018年打造的玫瑰花园已基本完工,今年可向游客开园,届时一道亮丽的风景将展现给游客。

  改革开放40年,呼和马场人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奏响改革、发展的乐章。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阔步前行,奋力实现新时代“农垦强、马场美、职工富”的农垦梦。(高杰)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