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白静
书店,在文艺青年的世界中,往往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台北的诚品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等等,已然成为当地的文化坐标。在各地人文气息渐浓的背景下,传统书店一扫之前网络购书和电子书的冲击,不断转型升级发展。设计精美独特、功能多样化、充分的人文关怀,在这些元素的共同努力下,书店以新的姿态重新展示在大众面前。
很多城市开始绘制当地N个最具特色书店的地图集,众网友纷纷表示要跟着地图去“网红书店”打卡,这些网红书店就成为拍照“打卡”圣地,周末、节假日甚至出现排队拍照的现象,一时间,人们纷纷感叹,书店里“读书的味道”所剩几何?
其实,面对如此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思考。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去网红书店的“打卡”行为,被书店的文艺气息所吸引,本身也是社会文化觉醒的表现,能来“打卡”说明了人们对图书和知识的重视。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书店仅仅成为了“打卡”圣地,那就本末倒置了。对大众来说,书店“打卡”行为本身并不能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同样的,对书店来说,实用功能的强大也才是它们长远发展的关键,在这里,精美的书店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知道,供应齐全的图书品类、温馨周到的服务、良好的阅读氛围,多功能的文化服务提供,才是读者们和这个社会真正所需要的。我们期待着,这些“网红”书店在成为“打卡”圣地之后,也能够最终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