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桂林前往全州南站D3968列车上,唐先生称自己的座位遭一女子霸占,他在要求让座时,该女子竟反问:你买的位置就是你的吗?交涉无果后,唐先生找来了列车工作人员,经过协商后才让座。 (人民网)
女子充满思辨思维的反问让人哑然失笑。乘客当然没有座位的所有权,但购买了车票,即购买了起点到终点的座位使用权,这毋庸置疑。唐先生买的座位是不是自己的不清楚,但女子丢的脸可真是自己的。
这样的新闻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高铁“霸座男”、地铁“凤爪女”……“仓廪实而知礼节”,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中国人真的富了,也有文化了,但文化水平和文明水平,似乎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在敲打键盘斥责新闻主角的同时,或许可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否也存在漠视规则的行为?很多人都认为,我一个人违反一下规则,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看来事情还有余地,闹一闹的话,诉求或许就能达成……
正如一篇报导所说,中国人受到的规则意识教育,还远远不够。很多人都习惯于利用人情关系和权威经验,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中国人更相信“潜规则”。当自己身处天平的弱势方,我们愤恨“潜规则”;当自己身处优势方,我们以通过“潜规则”办成事为荣。殊不知,当一个社会“潜规则”泛滥,所有人都不通过正当手段实现目标的话,最终所有人都是受害者。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大家都这样做,我这样怎么了”“我占这点小便宜算什么”“前面那人都随手扔垃圾了,我一起扔也不会造成多大麻烦……”种种说辞看似理直气壮,其实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站在了天平的另一方。
一件错事并不会因为做得人多了,就变得正确。或许对规则的漠视,凭一己之力我们无力改变,但至少可以从自身做起,让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从众。毕竟,讲规则的社会是否是更冷漠的社会我们不得而知,但讲规则的社会一定是大多数人能够获得自由的社会。(李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