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丽琴
近日,故宫火锅店走红,慈禧同款锅底、圣旨菜单、故宫印章……餐厅有着浓浓的宫廷气息,很快成了新晋打卡圣地,不仅上了微博热搜,还喜提美食热门榜第一。(2月26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
报道称,故宫火锅店自大年初一开业以来就一直处于爆满状态,店里在晚上5点半后才供应火锅,但不少为火锅而来的食客下午就在门口排起长队,目前3月10日前的电话预约餐位已经全部订满。
故宫火锅店如此爆红,可究竟该喜该忧还得分着看。
喜之一:故宫文创产品推陈出新。从炙手可热的故宫口红,到全民热议的上元灯会,再到如今一座难求的故宫火锅、故宫咖啡,故宫文创“爆款”频出,让人耳目一新,圈粉无数。宫墙外,角楼下,故宫火锅餐厅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作为空间主题呈现,展现皇家礼乐、宴会、家具器皿、游戏等宫廷文化,还原宫廷御食的场景和风貌……无论环境特色还是文化创意都推陈出新,万寿菊花锅、江山社稷蘸料、圣旨卷轴菜单更无不体现着故宫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努力和用心,让故宫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姿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喜之二:传统文化在民间活起来、热起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故宫通过一系列的文创产品,让公众追捧并参与其中,破解了从前博物馆“热热闹闹开、冷冷清清守”的尴尬,盘活了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欣喜。故宫的“新玩法”让庄严、肃穆、高冷的故宫变得更“接地气”,也让古老的文物在民间真正活起来、热起来,更让文物和文化走近人,走进现代生活。
忧之一:是否已做好全方位防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故宫及其藏品怕烧、怕摔、怕化学药品侵蚀、怕水甚至怕光,尤其是怕拥有者不爱惜。虽然报道称“因为故宫不能使用明火,所以餐厅用的都是电磁炉”,但谁能担保日积月累的油烟、蒸汽不会侵蚀故宫墙体?如何在做好故宫文创的同时,又做好文物保护、安全管理恐怕是更需提前考量和筹划的。
忧之二:何为长久之道?“故宫热”的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文创需要满足的,也正是这种消费需求。凝结智慧结晶的国宝文物需要借文创产品“活”起来、“潮”起来,但更需要将其文化艺术价值深植人心。玩噱头、博眼球,只能成就一时的“爆款”,故宫火锅能否一直热下去?如何在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这些都值得我们冷静的考虑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