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
针对研究生分流的话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就建议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提高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待遇。吕建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目前我国可能有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让适合的人读下去,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然后尽量按时毕业;不适合的,用分流技术。
据了解,我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的八年毕不了业。博士是国家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怎么样?导师的投入是否足够?学生个人是否努力?目前,我们的博士教育体系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能不能在中间过程也严格起来?一旦严格要求,老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在学问上关心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影响学生。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建立一个观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博士毕业的。
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建立更完善的博士服务体系,包括博士生在读期间待遇能不能提高一些?碰到的心理问题,发展中的困惑,由谁来支持他们?论文是必须自己完成的,这没有任何的捷径好走,但在其他方面,还希望国家可以多一些关心。只有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才有可能为国家培育更多优质的人才。(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