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假实习证明,欺骗的到底是谁?
内蒙古新闻网  19-03-18 18:0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每到寒暑假,不少高校都有要求让学生去实习锻炼,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在校经历。北京某高校中文系学生小李今年上大四,按理说在去年暑假需要完成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的要求。然而,他已经制定了支教计划,并没有实习的安排,“学院会检查一下实习证明,家里有亲戚在一家公司做人事工作,请他盖个章就可以了,好多学长这么做。”小李说。

  据了解,有小李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曾经在浙江某高校就读的小郑也回忆,自己本科毕业那年学院也要求实习,得知班里有位同学家长在一家工厂工作,“当时我们就把证明写好,他替我们把单位公章一个个盖了,就是应付学校检查嘛。”

  这种开假证明应付学校的行为,不仅仅是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确实也包含了一些同学的无奈,不少同学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比如说考研再深造,复习考研本来就很紧张了,全力备考的期间哪有时间用来实习?还有的是出于对未来从业方向的选择,学校安排的实习类别和自己理想行业相差甚远,这样的强制实习意义也不大。

  “我认为这不只是诚信的问题,还涉及资源供给、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的综合性问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表示,“假证明”的出现首先是由于学校和社会没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的实习实践机会,其次在于学校对实习的管理不到位。学校应当扮演更主动的角色,要加强同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学校对社会实践和实习也应当有更为具体的要求,评价需要更加注重过程和结果导向。比如过程包括做了什么,有哪些感悟,结果包括取得什么成果,考查的形式可以通过提交实践报告等,不能只开一个证明就可以了,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

  “假证明”的出现,更深层次反映出有的学校从组织上、资源投放上对培养学生的投入还明显不足。因为科研和教学都有“硬杠杠”,而实践方面“硬杠杠”有所缺失。只有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和社会配合,提供更加充足的机会,同时重视起管理和评价,才是治本之道。而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实习往往决定了对整个行业的最初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能做什么,和企业价值观的符合程度等等。所以说,对大学生而言,假证明能应付得了学校,但只有真正通过实习提升自己,才是对自己的负责。(白静)


[责任编辑: 吴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稿件内容声明:
  • 草原时评频道刊发的所有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请自行核实有关内容。
    稿件刊发声明:
  • 1.来稿如经草原时评频道首发后,再投递其他网站,稿件一经发现,即对稿件予以删除,编辑部将对作者本人留存备案;
  • 2.草原时评频道刊发的所有稿件,不收取作者任何费用,也不支付任何费用。请广大作者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 3.转载或引用草原时评频道已刊发的稿件,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草原时评频道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4.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草原时评频道已经刊发的文章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