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寒假,一篇名为《寒假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的文章在朋友圈“卷土重来”。不少公号在转载此文时,甚至特意在标题里加上一句“老师家长转给学生”“请一定要转给学生”,语气恳切,辅以惊叹号,无怪乎在多个教育资讯类、话题类公号收获了10万+阅读量。一到假期,关于“假期是不是一个反超的过程”就引起热议。
“大年三十将家中网线拔掉”“整个寒假把自己封闭在一间小屋里学习” “一天学13个小时”“从早到晚都不会离开学习桌”……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整个假期,可能比正式上学还累。
近年来,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多个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可是,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假期却变为孩子们“较量”的战场。而现代社会的人才标准越来越多元,孩子们的眼界和天地越来越宽广,为了学习不过寒假的价值观,是不是值得宣扬呢?
都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努力并不是瞎努力,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假期本来应该是孩子接触社会、拓宽视野的时期,应该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孩子,因为生活是自己的,而不是跟谁比较的。不如利用假期,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等。 如果说这个世界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那么,陪伴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自信、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们可能就成功反超啦!这也许才是过假期最有意义的方式。(孙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