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宏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才能保障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思想上的不统一,必然导致工作上的方向不明,也必然难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一直以来,民族工作领域从未风平浪静,形形色色的杂音始终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也在侵袭着人们的头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的理解把握,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现实针对性、特殊紧迫性,切实把这条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所有工作都向此聚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如何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关系”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为进一步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指导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把握和处理好这“四个关系”,谋划开展工作才能看得清大势、找得准方向、辨得明是非,才能确保处理民族问题不出错、协调民族关系不走样、推动民族工作不跑偏。
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更加复杂,需要我们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作为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党员干部,还需结合我区民族工作实际,谋划好方法和路径,掌握好尺度和分寸,更加有效地推进民族工作、处理民族问题,更加有效地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一家亲,“亲”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在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亲”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就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