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内蒙古沿黄地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必须承担好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历史机遇
●要加强流域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和协同治理,推进黄河安澜体系建设,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包思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顶层设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0月 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内蒙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处于黄河“几”字弯的上半部分,地理位置独特,流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富集,城镇和产业集中,生态地位、经济地位、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黄河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5.4%;流域覆盖7个盟市,国土面积52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的44%。
从生态地位看,黄河从宁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内蒙古,穿行于库布其、乌兰布和两大沙漠之间,一路向北,遇阴山山脉向东再向南流淌,在阴山南麓和鄂尔多斯高原间形成巨大“几”字弯。阴山山脉自东向西绵延数百公里,是黄河流域与内陆河、海滦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内蒙古沿黄地区拥有5 个国家地质矿山公园、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从发展地位看,内蒙古沿黄地区集中了内蒙古 50%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全区70%左右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核心区。内蒙古黄河流域能源资源丰富,煤炭产能占全国1/5,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为6 亿吨和2 万亿立方米,风能、太阳能资源居全国前列。沿黄地区电力装机总量、新能源装机总量、外送电量分别占到全区的64%、56%和44%。这一区域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冶金、稀土、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规模和技术在全国领先。
黄河在内蒙古“几”字弯冲击形成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两大平原,形成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这一区域地处黄金农业种植带、黄金畜牧带,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河套灌区、土默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产品品种众多且品质优良。内蒙古黄河流域现有耕地4600多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亿斤以上,占全区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牲畜存栏2300多万头只,占全区牲畜存栏的三分之一。河套灌区远在秦汉时代即开始挖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第六批名录,1961年建成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闸”。河套灌区目前是亚洲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区,素有“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美誉。
内蒙古沿黄地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必须承担好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历史机遇。内蒙古要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内蒙古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转型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黄河岸线及其支流流域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其中,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获得联合国环境奖。但是,沿黄地区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防洪减淤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和利用粗放、产业结构依能倚重且层次偏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内蒙古黄河流域7 个盟市荒漠化土地面积5.49亿亩,占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0.1%,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据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内蒙古黄河流域内可利用常规水资源总量90.7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856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一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之一,刚性用水缺口达18.16亿立方米。
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来看,内蒙古沿黄地区产业链发展水平亟待提升。以能源产业为例,产业链条短、层次低、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相关配套产业体系及技术服务不健全,尚未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效应,特别是能源装备生产制造能力较弱,本地生产配套能力不足。能源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偏低。煤炭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除“煤转电”方式之外,煤炭缺少更有效的利用方式,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困难较大。
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沿黄地区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必须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用强有力的约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和协同治理,推进黄河安澜体系建设,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加大沿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坚持把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努力使黄河流域宝贵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巩固绿进沙退的良好态势,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构建坚实稳固、支撑有力的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加强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适宜地区设立沙化土地封育保护区,科学固沙治沙防沙。实施锁边防风固沙工程,强化主要沙地边缘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大力治理流动沙丘。开展光伏治沙试点,因地制宜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大力推进黄河生态带建设,加强林草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生态环保、植被恢复、水沙调控等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实施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加大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内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工程。
二是统筹推进流域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沿黄地区既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和先行区,也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要坚持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重点任务,推进沿黄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联防联控,为保障天蓝地绿、水净河清创造更好条件。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黄河支流及流域腹地生态环境治理。
三是坚持深度节水控水。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估,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对水资源超载区取水许可实行限审限批。对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取水口全面实行动态监管,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尽快恢复到目标控制水位。加快推进灌溉体系现代化改造,打造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各领域节约用水工作。
四是确保黄河岁岁安澜。黄河是游荡型多泥沙河流,内蒙古段干流淘岸、崩岸险情时有发生,必须加强防洪减淤能力建设。加强黄河干支流堤防和防沙控沙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滩区生态环境,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及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滩区移民迁建。科学实施乌兰布和、小白河、杭锦淖尔等蓄滞洪区建设工程,构建以海勃湾、三盛公水利枢纽为调度核心的凌汛分洪体系。建设黄河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平台,强化安全运行监管。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动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转方式、优结构、换动能、提质量、增效益,构建形成符合大保护战略定位、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内蒙古优势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
一是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内。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促进形成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格局。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走集中集聚集约的路子,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转化增值、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着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充分发挥能源在产业链现代化中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大力推动煤炭产业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产品精深加工度和产业链整体水平,增创资源型产业发展新优势。统筹推进风光氢储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支持发展大数据等数字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在粮食主产区积极推广优质粮食品种种植,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开展绿色循环高效农业试点示范,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化调整区域布局和内部结构,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内蒙古黄河流域有浩瀚沙漠、广阔草原、众多湖泊、美丽湿地,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相融的过渡地带、多民族聚居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要充分发挥“几”字弯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推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相结合,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弘扬。加快建设黄河“几”字弯国家公园和黄河文化遗产廊道,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发挥内蒙古黄河流域自然景观多样、生态风光原生态、民族文化多彩、地域特色鲜明等优势,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