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富民强村水平,促进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融合,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新时代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前不久,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案例研讨会上,中央党校课题组给出伊金霍洛旗这样的评价。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牧区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支部建设、聚力产业发展、聚效基层治理,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统筹推动“五大振兴”。
在红庆河镇乌兰淖尔村,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一起商量,一个成体系的“积分制”管理办法让乡风文明这个“虚功”落到了“实处”,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助力。他们列出环境卫生、勤俭办事、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多项村规民约考核项目,每个季度对所有村民进行打分评“星”。通过“四议两公开”,由村民共同商讨出涉及医疗、教育等10项惠民补贴,每年由村集体经济拿出30%的利润给予星级村民支持。
在乌兰木伦镇乌兰木伦村,绿色“新资源”正在发力——上千亩治理后的复垦区成为高效油料作物田,煤矿废弃的煤矸石在砖厂里变为抢手的“环保砖”,不断扩大的绿色矿山版图变身为光伏“蓝海”,“煤海探秘”工业旅游项目前景看好……该村通过党建引领触发“多业共兴”,谋划了一条产业绿色发展的“未来之路”,让乡村振兴更有“实力”和“动力”,持续让“红利”变“福利”。在乌兰木伦村,村民的看病、上学、参军、就业、养老以及水电暖、物业等费用,都由村里统筹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每年,村里会拿出村集体经济纯利润的60%反哺给村民,持续增加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苏布尔嘎镇,“党建联合体”成为热门词汇。该镇推动各嘎查村(社区)党支部与包联单位和帮扶企业组建非建制联合党支部,共建基层组织、共联教育活动、共商基层民生。村党支部通过发放心愿征集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群众普遍关切的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网络通信等突出民生心愿,反映给镇里。“党建联合体”根据自身优势,主动领单、销单,在第一时间解决了一批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的“急难愁盼”,颇受好评。
这样的乡村振兴好故事,在伊金霍洛旗的陌野乡间随处可以听到。
伊金霍洛旗坚持以党建促振兴,率先成立乡村振兴推进办公室,确立了定责任、定经费、定机构、定考核、定执法的“五定”长效推进机制,135个机关单位与138个嘎查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全旗一类嘎查村党组织达到80%,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动态清零;全面实现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党员占比达到77%;启动“领头雁”培育工程,累计培训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4300人次,培育各类经济合作组织700余家、种养殖大户400余户;每年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基层党组织人员经费保障,将嘎查村“两委”干部基本报酬、老党员生活补助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形成逐年递增机制……不断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和“留才、用才”机制,形成了有章理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良性循环,造就了一支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伊金霍洛旗紧紧抓住产业的“牛鼻子”,因地制宜创新推行“三区五业”产业发展规划,将全旗划分为西部精品农牧业聚集区、中部旅游休闲农牧业示范区和东部矿区绿色生态样板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每年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资金,培育形成乐享百万头生猪养殖、敏盖绒山羊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市级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39家,与农牧民利益联结率达到75%。“天骄臻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持续“叫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研学旅行等新业态为乡村休闲游注入新活力。同时,坚持市场需求带动,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积极推动旗属国有企业与驻地央企、国企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带动农牧民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截至2020年,全旗13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面实现“破五清零”,72%达到15万元以上,整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3亿元。
如果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里子”,那么“颜值”指标则关乎“面子”。
伊金霍洛旗将乡风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软指标”作为乡村振兴的“硬要求”,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个、实践示范站74个,形成旗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文明村镇18个。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进村入户活动,引导广大农牧民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编制了全国首例县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生态建设经验入选“建设美丽中国实践案例”;将绿色矿山建设和土地复垦、生态修复治理结合起来,按照“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产业”的思路,探索“林光互补、牧光互补、光伏+氢”等多种模式,打造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样板,目前天骄绿能50万千瓦“生态治理+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沙棘沙柳、优质牧草等配套产业项目同步实施,昔日的荒山野岭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光谷”。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民心顺,则百业兴。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伊金霍洛旗始终坚持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四权四制三把关”为载体,形成了农牧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的乡村治理模式。在7个镇、138个嘎查村全部建立了调解委员会,全旗85%以上的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四权四制三把关”入选农业农村部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如果说一村一产业、一镇一品牌是散落在田野上的“盆景”,那么,伊金霍洛旗正在通过以党建为引领,把“盆景”串联成“风景”,并将“风景”演变为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乡村”。(张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