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达区,提到贺惠娟的名字,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30余年间,她投身爱心公益事业,从依靠个人力量帮助他人,到成立手牵手爱心协会、贺大姐工作站,她带领大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做好事、献爱心,发挥星火之热,将点滴之爱传播给社会和他人。
今年58岁的贺惠娟,从小就是“热心肠”,街坊邻居谁家有事儿,她都主动帮忙。参加工作后,她常常买上米面去看望身边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附近的路烂了,她拿起铁锹自发修补道路,为附近居民出行提供方便……
在贺惠娟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企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2015年,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注册成立,协会的成立让贺惠娟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公益事业中。
此后,她经常到社区帮居民排忧解难。在了解到有些老人看病不方便时,她主动承担起陪老人看病的重担,起早摸黑排队挂号、借轮椅送老人去医院、跟进病情陪床守护……其实,贺惠娟的身体也不太好,1988年她被诊断患有子宫癌,此后经历了大大小小16次手术才战胜病魔。正因如此,她格外关注老人和孩子的健康问题。
2016年,贺惠娟联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乌达区适龄儿童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共检查出7名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后,贺惠娟陪着孩子父母跑医院、找专家,几十天里一起吃住在病房,直到所有的孩子都做完手术,她才安心。李海龙夫妇提到当年女儿治病的情景,依然控制不住眼泪,“知道女儿得病的时候,一家人感觉天都塌了。如果没有热心的贺大姐,我们一家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从北京回来的火车上,李海龙夫妇主动提议加入手牵手爱心协会。随后几年,他们始终活跃在公益活动一线。
2017年,贺惠娟又参与组织了乌达区先天性心脏病困难家庭第二期救助行动,乌海西火车站专门开通绿色通道,为小患者及陪护人员提供了卧铺席位。
2018年5月,她带领手牵手爱心协会与乌达区科协、民政局、多家办事处、社区联合开展了“关爱老人用心点亮爱天下无走失”活动,为百余位老人免费发放了黄手环。
“最初我觉得遇到有困难的能顺手‘帮一把’,让对方的生活更方便就行了;后来我发现,帮人一把能够让人内心感受到温暖,还能把这种善意传递下去,甚至改变圈子里的人,整个生活的氛围都会变得更和谐。我也越来越坚定了将这件事做下去的决心。”贺惠娟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手牵手爱心协会已有会员500多人,先后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善款及物资达百万元。这些善款及物资帮助了数百名贫困人员度过艰难时期,让近百名重症患者重拾生的希望,为我市数万名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送去温暖,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
采访过程中,贺惠娟的电话竟一直没断过。
“你们到北京后,打我给你的这个电话,这是主治医师,他诊断后就能安排手术时间,有啥问题你再随时找我。”
“一会儿再清点一下慰问值守高速关卡工作人员的物品数量,一定要确定无误。”
“我订了60份盒饭,晚上分给今天值守疫情防控卡点的志愿者。”
……
采访结束,贺惠娟穿上了陪伴她多年的“红马甲”,前往位于乌达区鑫祥小区和液化站路口的疫情防控检查登记处。(苏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