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东河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活力包头”“绿色包头”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铝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中间合金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以最大力度、最实举措绘制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走进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天蓝水清、道路宽阔。铁路专用线和输煤系统正以每日接发5000吨煤的速度,“超静音”、“无污染”的为包铝、华云电厂源源不断供煤;润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全面完工,通过日处理2万吨污水,使森都碳素、凯普松等企业出水水质全部达标,中水实现“零排放”;60万立方固废渣场全面投入使用,正在对工业生产中的更多废料进行加工、回收、利用,帮助企业“变废为宝”。
一系列生态绿色、智能化的“操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园区变成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孵化器”。截至10月底,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46.2%;固投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37.5%;上缴税金10.3亿元,同比增长58.5%,规上企业达到27户。
在园区的发展进程上,传统产业如何“老曲新唱”?落后产能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东河区把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引进新产业新项目、加强科技研发运用与服务,切实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说起新产业新项目的引进,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中氢能源科技发展(内蒙古)有限公司三氧化二铝中试生产项目施工现场。“这个项目总投资3亿元,除了传统的厂房建设,还配套建设了研发楼,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我国首条千吨级‘介孔纳米三氧化二铝’中试生产线,填补国际市场空白,解决当今‘储氢’及‘运输’两大世界性难题,助推包头市低碳转型。”中氢能源科技发展(内蒙古)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刚表示。
像三氧化二铝中试生产项目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有很多。今年以来,东河区紧紧围绕全市“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发展定位,持续推进“铝业园区组团”建设,依托重点项目培育构筑汽车零部件、铝基及铜基新材料产业、铝型材板带箔产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七大产业板块,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四通新材铝基稀土中间合金项目、微科年产20万吨轻量化高端合金铝项目、鸿琦矿山年产2万吨多金属复合耐磨配件精密制造项目……”说起正在推进的项目,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都如数家珍。2022年,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储备项目入库26个,总投资128亿元,正在洽谈推动项目15个。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推动传统产业搭载科技“引擎”?
东河区引进中科智慧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中氢能源、挪威技术、科学院白勇院士团队合作成立“氢能院士工作站”,定期召开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申报专项培训会,组织开展铝合金应用技术研讨交流活动,为包铝、汇泽等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交流平台,引导盛泰等企业累计投入约2亿余元,完成铝合金车轮智能岛式全自动生产线、高强韧铝合金车轮高效低成本铸旋技术等一批技改项目。截至目前,园区企业拥有有效专利200余项,建立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个,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平台已搭建,科技创新还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东河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为凯普松电子和北辰等企业获得技术改造、“专精特新”示范项目专项资金共计479万元。
“我们将继续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持续推进‘铝业园区组团’建设,突出科技创新,坚持以发展铝精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两大产业为主,加速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新材料应用、绿色环保、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产业项目,构建装备制造、生产性物流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铝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表示。(记者 郭燕 通讯员 杨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