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在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奈林他拉嘎查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叫韩红梅。她在生活中怀揣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二十年如一日用细水长流的孝心滋润着家里老人们的心田,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她的品质如同她的名字“红梅”般屹立不倒。
韩红梅从小就是个坚强乐观的姑娘,身边的人见到她都要忍不住夸上几句。成年后,善良的韩红梅经人介绍与丈夫李金宝相识。她嫁给丈夫李金宝时,李家就有四位老人,公公、婆婆、姥姥婆婆,还有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远房表哥,她一下子成了这个大家庭的顶梁柱。当时丈夫李金宝任奈林他拉嘎查村民委员会主任,每天忙着村里大小事务,由于农村工作比较繁重复杂,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工作等,件件都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全村人的利益,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丈夫一心都扑在了工作上,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因此韩红梅一个人扛起了家里的所有事务,照顾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田间地里的活儿几乎都落在她身上。这对于一个刚刚走进婚姻生活的女孩来说是残酷的,出嫁前她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家中宝贝,脏活累活她很少接触过。即使是这样,她也从来不叫苦、不叫累,用孝心、爱心及勤劳的双手托起了这个家。因姥姥婆婆腿脚不好、行动不便,后来又患上小脑萎缩,日常生活全部靠人照顾,韩红梅每天端茶倒水、洗头洗脸、喂饭穿衣、端屎倒尿,悉心照料,无怨无悔。她还定期请奈曼旗人民医院的医生给姥姥婆婆看病,给老人抓药煎药,为她洗头洗脚,把姥姥婆婆的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几年后,91岁的姥姥婆婆安祥离世。
邻居都劝她:“你该歇歇了,起早贪黑的这么熬不是个事啊,你这小身子骨能撑住吗?”但是她没有停止脚步,而是把更多的心思转移到了公婆身上,公婆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但是她照顾公婆跟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二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
她要照顾的不仅仅是三位老人,从结婚那天起,她还照顾双目失明的表哥。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她都骑着车给住在牧铺的表哥送饭送菜。这个表哥是韩红梅婆婆同父异母妹妹家的孩子,其母在他年幼时去世,自那时开始表哥一直跟韩红梅婆婆一起生活。由于牧铺离她们家比较远,她不忍心看着年迈的公公来回跑,就主动承担起给表哥送饭照顾生活的责任,这让表哥感受到一份浓浓的亲情和关爱。
每当村里人问韩红梅:“你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觉得心里苦吗?你不觉得照顾老人是件挺麻烦的事儿吗?”她总是微笑着说:“既然我嫁到这个家,我就有义务照顾好家里的每个人,虽说有心累的时候,但人心换人心,我在照顾老人的同时我也从中获得了生活的快乐,也为我的两个孩子做好榜样。”这位朴实、善良的蒙古族姑娘用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她对这个家以及家里人的爱。
韩红梅的婆婆是这样评价她的儿媳的:“对这个儿媳我们老两口是太满意了,她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即使是亲女儿也不能做到这样。如果没有这个儿媳妇,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可能早就四分五裂了。”她的行为温暖着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一家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韩红梅的事迹也感动着乡亲们,姐妹们都向她看齐,争作好儿媳、好母亲,让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