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智,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通辽市排水管理处工作。他恪尽职守、敬业奉献,是单位里出了名的“老黄牛”;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百姓眼中的“活雷锋”。
从军十四年,张再智在部队练就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作后,他坚持工作在排水、排污、疏通管道抢险救急第一线。通辽市排水管理处管道疏通维护队承担着污水雨水排放工作,污水雨水管道全长约420公里,检查井12000多座,污水管网主街路一年清洗一次,居民区管网一年清洗二至三次,雨水管网一年清掏一次,再加上7座污水泵站、5座雨水泵站,年清捞污泥杂物4000余公斤。如此繁重的清排工作,每天都与污水、粪便、垃圾打交道,污水管道内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常熏得张再智睁不开眼睛;高压水车在反复作业中喷溅出的污水粪便常使得他满身脏臭;污雨水检查井维修维护,需要破开坚硬路面,这项工作在很多时候需要人工用铁锨和大锤完成,下班后的张再智常常连吃饭的筷子都拿不住;居民小区污水井堵塞,张再智常常跳进恶臭扑鼻的井中,用双手清掏杂物、石块、堵塞物……
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通过干渠经钱家店镇排放进入辽河,长期以来周围农民为了多占地将干渠平整后与地面持平,2004年冬,寒流来得早,干渠因气温下降结出冰层,不断排出的污水从冰层上流过,直接进入农田。若不及时截流,农田将受到严重影响。得知险情后,张再智带领队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看到眼前的一切,他和队员说:“你们不熟悉地形,我来打头阵!”数九寒天,张再智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跳进冰冷刺骨的污水沟里,在齐腰深的污水中人力排除淤积物。狂风像凶猛的野兽撕咬着他,汗水变成冰碴钻进他的衣服,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完成了现场清理。明口暗洞被堵住,污水不再跑冒,队友把他从沟里拽上来时衣裤都冻得脱不下来,有人说:你当队长的何必自己带头苦干?他说:“当队长就得带头干,队长不是官,就是干活的头。”
张再智不仅在干活抢险时冲在第一线,还将在部队时积累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应用在平日的学习和工作中,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6月的一天,张再智带着四名同事到民航路泵站进行维护作业,刚到泵站就发现当班的女泵工不知什么原因倒在地下电机室,闻到空气中的异味,张再智第一反应:中毒了!他马上和四名队员冲进地下电机室抢救女泵工,三十平方米的地下电机室大部分空间被三台水泵占据,加上台阶狭窄,行动受阻,给救人增加了难度。这时,两名年轻的队员突然晕倒在地,再不采取果断措施大家都得出大事!张再智大喊道:“地下室有毒气!快撤出去!”地面上的人们慌作一团,他又喊道:“赶快拿风力灭火机!”他艰难地爬回地面,端起风力灭火机加足马力向地下电机室送风。虽然毒气被吹散开了,但地下室的能见度很低,晕倒的同事在地上一动不动,心急如焚的张再智将灭火机交给其他人继续送风,他拎起窗台上的花盆猛地向窗口玻璃砸去,一下,两下,手划破了,鲜血顺着手臂往下淌着,大家在他的提醒下纷纷开始砸玻璃。张再智又拎起灭火机冲向地下,向晕倒的同事面部吹风……慢慢地,慢慢地,两个人的手指动了,胳膊动了,张再智顾不上已经严重透支的身体,将同事背出地下室送到医院抢救。这次抢险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风力灭火机正是张再智根据他在森警部队工作时的经验建议单位购买的,而他自己却因为在营救过程中活动量大,吸入毒气过多,出现了中毒反应。本该进行高压氧仓吸氧治疗的他不愿意耽误工作,医生只好让他把各种药物带回家,并在每天晚上输液治疗,亲友们埋怨他,他只是开着玩笑说:“我四十多岁的人了,老婆孩子都有了,脑细胞死点儿无所谓。”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再智首先想到的是队友们的生命,想到的是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同年9月份,张再智带领污雨水管道疏通维护队进行东顺路清掏清洗工作时,遇到了检查井水位高无法作业的情况。此路段是九十年代改造翻修工程,是历史上的老大难,工人们像大夫看病一样一米米、一尺尺的仔细寻找,几个小时后终于确定了井位。用大锤和铁钎破开路面,清除余渣......终于看见了井的形状,然而更艰难的工作还在后面,井内满是水泥板、混凝土和二灰石,想要取出这些建筑垃圾,机械设备一点儿不管用,张再智又带领工人们一块块地清理。几个小时的连续作业让身体尚未恢复的张再智严重透支,清掏工作接近尾声时,他突然从作业中的车上摔倒在路上……从医院缓缓醒来的张再智第一句话就询问施工现场如何,却不知道自己的大腿骨距离股骨头两公分处粉碎性骨折,手术缝合二十一针,并下了钢板固定骨位,留下了终身残疾。
二十三年来,张再智从来没有休息日,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到单位,工作10个小时以上,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漫天飞雪,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冰天雪地,从没有阻挡过他的工作热情。全市几百公里的污、雨水管网水流方向,哪个位置有检查井,上万座井几乎张口就来。哪里污水井冒水了,找张再智,哪栋楼房化粪池堵了,找张再智。他的电话被百姓写在楼道留言板上,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排水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