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黑发整齐利落地盘进安全帽中,一身工装干净整洁,乌海能源公司公乌素洗煤厂浮选司机张建芳推门而入,柔和的眼光中透露着坚毅。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浮选工人,能够把好每一道关口是我的职责所在。”轻描淡写的语言流露出张建芳20多年来平凡而又执着的情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做好一份工作简单,能够将一份工作坚持20年之久且不断寻求突破更是难上加难。乌海市“三八红旗手”、集团公司“最美奋斗者”……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无不诠释着张建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敬业源于热爱
1991年,18岁的张建芳被分配到公乌素煤矿,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
1999年,公乌素煤矿新建洗煤厂,张建芳主动请缨。因工作努力从未出过差错,她被安排在难度系数相对较大的浮选司机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
作为煤矿一线单位,洗煤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完成着琐碎、繁杂、具体的生产任务,每天听到的是轰隆隆的机器声,看到的是黑乎乎的原煤,而洗煤操作更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需要浮选司机围着浮选机不停地走动,不时穿梭于各种电器设备之间。
煤泥浮选是依据煤和矸石表面湿润性的差异进行分选的,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复杂。刚接触这项工作的张建芳跟着师傅认真学习浮选工艺,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仅仅3个月的时间便已能上手操作了。
张建芳在选煤现场紧盯生产环节,防止出现纰漏。(摄影:孟荣)
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浮选剂用量,如果掌握不好浮选剂的用量,精煤就有可能流失,造成资源的浪费。张建芳深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认真比对药剂使用量,渐渐掌握药剂把控,确保每一次浮选都在国标范围之内。然而,张建芳对自身的要求却远不于此。她认为,学会操作不难,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工人还要有过硬的本领。业余时间,她不断翻阅书籍,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时,她时常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相关难点,并且注意比对,针对不同煤质,确定不同的技术参数。
几年下来,张建芳成长为技术“大拿”,成为了一名师傅。为了更好地教徒弟掌握洗煤操作要领,张建芳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整理出一本选煤小常识的笔记,包括选煤方法介绍、设备操作说明及选煤技术小知识……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成为徒弟们争相传阅的“秘密武器”,大大提高了浮选新人的学习效率。
敬业贵在钻研
爱岗,彰显的是敬业,展现的是执着。爱之愈深,则敬之愈真。
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张建芳掌握了一套过硬的操作技能,对不同性质的洗煤都能分别对待,确保精煤回收率和精煤灰分指标得到有效保证。
外调煤往往矸石含量高,每每遇到灰分指标不合格,张建芳都会一遍遍请教技术人员,直到洗出合格精煤为止。张建芳深知浮选最难的地方便是对药剂的控制,为减少药剂的消耗,降低选煤成本,她不辞辛苦,经过70余次配比试验和分析,成功钻研出“低入浮、大流量、察精矿、辨尾矿、分段加药不能忘”的节油操作法。此项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精煤合格率比原来提高了6.25%,而且使全厂精煤回收率提高0.83%,每月可多回收精煤300余吨,增加效益15万余元,每年可为洗煤厂节约药剂资金9万余元。
洗精煤是调整产品结构的重要一环,浮选司机更是这项艰巨任务完成的灵魂人物。多年的工作经验,练就了张建芳的“火眼金睛”及“听声辨位”的本领,遇到浮选尾矿颜色变黄她当即判定为煤质变差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听到搅拌机声音异常便已判断出原因。她总是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总调度,并查找出问题,将隐患降至最低……凭借这股好学钻研的劲头,张建芳取得了高级浮选工资格证书,而她带出的徒弟也能够独当一面,分布在各个岗位。
张建芳在擦拭设备。(摄影:孟荣)
敬业重在用心
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勇者,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加压仓过滤精煤是浮选的最后一道工序,由10余块扇形框架带滤布围成一个圆形用于过滤精煤。一个班下来,滤布常常损毁严重,每每进购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张建芳看着破损的滤布陷入沉思,明明框架完好,却要整体更换,实属浪费,抚摸着滤布的缺口,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中呈现。
“如果将新的滤布补在缺口处,没有坏掉的框架也就不用更换了。”想法一出,张建芳便再也坐不住了,她召集女工共同商讨,但滤布厚重且密度高,普通针线难以实现。于是,她又想出用锥子代替针完成缝补的办法。一张大的滤布造价约120元,却能修补多个破损连框滤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材料损耗万余元,为职工“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开了好头。
“将工作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多用一点心,就能把每件事做好。修旧利废不光是修复了设备,更是做到了旧物利用,实现了降本提效的目的,而且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提高了技能水平,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张建芳微微一笑,带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方能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如今,张建芳依旧忙碌在浮选现场,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只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现在孩子上了大学不在身边,我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中,为企业发展再作贡献。”张建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