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
巴彦淖尔市临河市新华镇的韭菜可谓是远近闻名。已有40年种植历史的新华韭菜先后于2016年荣获国家农业部“一村一品”称号、201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一个个响亮的称号见证了新华镇新丰村从昔日穷村到产业强村的华丽蜕变。其中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杨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新华镇新丰村过去人均耕地不足3亩,人多地少的状况让这里的村民难以维持正常的生计,上世纪80年代初,新丰村党支部另辟蹊径,从山东引进了性喜冷凉、耐寒也耐热的大棚韭菜。因为新丰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配有火炉的暖棚气温适宜,所以种出来的韭菜色泽光亮、叶宽、茎粗、肉嫩、味鲜,具有浓郁的香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从此这小小的农作物便成为村民养家糊口的“命根子”,帮助村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人多地少闯新路。”这是村党支部书记杨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新丰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开创了“支部+协会+基地+党员+农户”的模式,通过对全村从事韭菜生产的11名农民党员和群众进行混合编队,让党员和农户组成产业小组开展生产经营,党员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把农村党员从一家一户发展的“小舞台”,推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大天地”,搭建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双赢平台,实现了党建与富民的相融互动。目前,新华韭菜生产面积已达到6500余亩,亩产鲜韭菜7000余斤,亩均收入1.2万元以上,韭菜产业全年产值可破亿元,产品近销周边旗县及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远销大同、北京、天津等地。
乡村振兴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让能人带领村民走上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因此,杨飞积极与能人党员李荣华和崔志强联系,抢抓特色产业发展机遇,在村里成立了“一畦春”和“义德祥”酱菜厂,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韭菜的附加值。乡村里的酱菜厂腌渍出“家乡的味道”,拓宽了百姓增收致富渠道,也让新华韭菜走得更远、走得更好。(通讯员 李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