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储乌海葡萄卖得火。
今冬首批草莓迎来采摘季。
水灵灵、绿杆杆、挂着果粉的冬储乌海葡萄;皮儿薄、瓤儿满、切开爆汁儿的黄瓤小吊瓜;形美味甜、柔嫩多汁、芳香四溢的草莓,还有五颜六色的水果柿子……12月初,听着就让人流口水的一大批本地特色农产品正在陆续成熟上市,为寒冷的冬日添了一把消费之“火”。优质优价的特色农产品正成为越来越多农区居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12月4日上午,语豪葡萄园内,大地静谧安详。孕育了一季果实的葡萄植株盖上了厚厚的“棉被”,进入休眠期。
“叮咚!”语豪葡萄园经营者秦晓娟的微信提示音响起,“秦老板,今年冬储了哪些葡萄品种?”“主要品种有巨峰、摩尔多瓦,还有少量玫瑰香和阳光玫瑰。”“给我来4箱,各样都来点儿。”“好嘞!”
订单一下,秦晓娟打开保鲜库开始配货。占地百余平方米的保鲜库内,一筐筐鲜食葡萄码到了房顶那么高。“今年国庆节一过,1万余公斤葡萄便入了库。入冬以后,陆续有老顾客订购,已经销售了3000公斤。所有葡萄预计春节前销售完毕。”秦晓娟一边装箱,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语豪葡萄园迎来大丰收,年产葡萄约6万公斤,应季销售5万公斤。保鲜库建成后,当日剪下的葡萄经冷却、装袋、装筐直接储存到保鲜库,冬日销售,有效延长了葡萄销售期,种植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丰富了市民冬日餐桌。
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秀梅采摘园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的枝叶下,最“接地气”的底盘小柿子已经打上了“腮红”,陆续成熟。“马上就到采摘期,一公斤能卖30元。”苗秀梅说。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小柿子表层的细小绒毛清晰可见,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黄瓤小吊瓜种植区,一颗颗小吊瓜“住”在独立的网兜里,由一根根细绳垂直吊着减轻瓜蔓的压力。为了保证品质,一株瓜苗只生长一颗瓜。今年9月20日,热衷做实验的苗秀梅栽种了500株瓜苗,尝试秋季种植小吊瓜。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呵护,500颗小吊瓜长势喜人。“往微信朋友圈一发小吊瓜上市的视频,就有顾客进园采摘了。十来天卖出去100多颗。”苗秀梅说,小吊瓜的传统种植时间是7月。调整到冬季上市后,小吊瓜卖出了反季节水果的高价,收入可观。
另一个温室大棚内,郁郁葱葱的草莓苗长势正旺。直挺挺的叶子下方延伸出一条条枝蔓,白色的小花掩映下,首批成熟的草莓争着比美。苗秀梅介绍,这是今年从西安购买的草莓新品种——随珠。这个品种抗病性强、生长期短,结出的草莓品相好、香甜多汁,而且比其他草莓早上市近1个月,卖出了120元一公斤的采摘价格。
“虽然贵了点儿,但吃起来是真不错,优质农产品值这个价。”一名采摘的游客说。
一边是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认可,另一边是种植户满满的收获。“我这块儿地就是一座‘金矿’,种的全是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每一种都是值钱货。”苗秀梅说,乘着乌兰淖尔镇大力发展采摘观光农业的东风,她不断调整种植方向,优化种植品种,每年收入十几万元。
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张护林家蔬菜大棚内,反季节绿叶菜正处于生长期。张护林告诉记者,今年他家借着村里发展旅游采摘业的东风,春季种了一棚普罗旺斯西红柿,收入3万余元,随后种植的长豆角、白萝卜收入5000余元,目前这批绿叶菜赶在元旦前后就能上市,又能赚一笔。今年预计比2020年多收入2万余元。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高,生态环保、品质优良、味道独特的特色农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不少“爆款”特色农产品价格高了却不愁卖,尤其在冬季市场持续走俏,有效激活了“冬日经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给农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可喜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乌海市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整合农区资源,聚焦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高端农业,推动农产品结构向高收益型转变。(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