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乡村振兴奋进画卷】敕勒川41o蘑菇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冬月这个时节,北方的田地都已上冻,村民大多赋闲在家。而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善岱蘑菇种植基地,忙碌的身影却处处可见。
“开锅啦!”伴随着基地经理付占荣的吆喝声,经过110度高温灭菌,热气腾腾的菌棒要出炉了。装卸车缓缓举起成堆的菌棒,将它们运送至大棚。
“种蘑菇和照顾孩子一样,每一个环节都得花心思。在接菌后的150天里,我们每天都要做好采光、保温、放养等一系列工作。”付占荣介绍。
走进基地,一块写有“敕勒川41o蘑菇善岱蘑菇种植基地”字样的蘑菇形标牌格外引人注目。该基地位处北纬41o,这里的蘑菇较同类蘑菇蛋白质含量更高。
“善岱镇位于土默特左旗西南部,土地盐碱化严重,水利条件设施落后,土地收入微薄。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善岱镇党委、政府多次外出考察,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决定发展香菇种植。”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党委书记李跃卿说:“香菇种植对土地条件要求低,避开了当地土地盐碱化问题,而且气候也适宜。2018年,我们开始建设种植基地,连续生产了3年,效果很好。目前,基地占地面积近300亩,建成大棚130栋,冷库200平方米,深加工生产车间设备2套。今年制作菌棒接近130万棒,能够生产鲜香菇200万斤,产值达到1000万元。基地产的鲜香菇主要销往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批发市场。”
伴随蘑菇种植基地的发展壮大,在村经济、镇经济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棚里,为菌棒转垛的工人们忙碌着,善岱村村民王丽霞就在其中。2018年,王丽霞的儿子考上了研究生,3年间,她用在蘑菇基地打工赚的钱供儿子完成了学业。
“每年能赚将近2万元,感觉日子是一年比一年松快。”王丽霞笑容满面。
“从制做菌棒到采摘,我们按每棒1.5元左右雇佣村里55岁以上的赋闲劳动力,给村民们增加了不少收入。”善岱村党支部书记胡占军说,目前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近百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8万元。
“2020年,我们去福州考察学习后,通过招投标购入了一套深加工设备,之后又去河北平泉学习了蘑菇种植技术。”胡占军介绍,现在基地的蘑菇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提升。
2021年,善岱镇党委、政府以善岱蘑菇种植基地为总部,将蘑菇种植业推广辐射到了公布村、朝号村、保同河村、兵州亥村、董家营村,引导农民合作社、农户发展蘑菇大棚种植,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实施“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将基地打造成集研发培育、生产种植、技术推广、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乡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镇各村融入蘑菇产业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学良赵元君王雅静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