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新区的热源来自于低品位工业余热,而管理这些热源的是稀土高新区的北控清洁热力有限公司。北控热力从2021年采暖季开始,三个系列余热工程全部投入运行,预计回收余热量100万GJ(吉焦)以上,供热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
据北控热力技术负责人吕云强介绍,低品位工业余热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工业生产排放的低品位热量,可以作为锅炉的替代热源,从而实现供暖的“零”碳排放,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据悉,北控热力余热工程2019年-2020年采暖季共回收烟气余热35万GJ,用于调峰消耗的蒸汽量15.7万GJ,总供热量50.7万GJ。
2021年,稀土高新区重点实施总投资26.8亿元的现代能源产业项目4个。其中,总投资70亿元的双良集团40GW单晶硅+40GW切片一期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将实现108亿元,可推动完善稀土高新区光伏上下游产业链,协助引进装备制造等相关配套项目;引进国电电力规模容量为1000MW-2000MW的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实现大规模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和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开发,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发电量约72亿度,将有力推动我国在风光氢储能领域应用的进展。
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通过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系统谋划,既做好清洁能源“加法”,又做好减煤降耗“减法”,紧盯高耗能重点企业,进一步减污降碳,发展光伏、氢能、绿色节能等环保产业,加大绿色电力调入比例等方式,不断推动高新区产业和能源的低碳化工作。
不仅如此,稀土高新区还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产业升级,加速开展重大项目科技攻关,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提升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创新驱动能力。
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传出消息,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丁文江院士团队开发出了氢化镁可控水解产氢技术。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产氢量高、产物纯净、能耗低等优势,可为1000W内的燃料电池供氢,水解度达到99%以上,用水量接近理论反应所需量。
包头稀土研究院储氢材料研发团队也制作了为探索气球快速供氢的装置、试制安装了第一台储氢材料的燃氢汽车。
下一步,稀土高新区将突出稀土产业优势,抓住全国智能制造高速发展的机遇,不断推进健康医疗、新能源汽车、3C系列产品、磁共振设备、永磁电机等科技含量高、绿色化程度高、填补产业领域空白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稀土产业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