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人们欣喜发现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林草变茂密了,通过多项举措,不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筑牢大兴安岭东南麓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又到一年植树的季节,莫旗城乡到处出现绿化造林的身影,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生态建设。塔温敖宝镇78岁的李振海,坚持20年绿化荒山,营造了2000多亩山林,已有60多万株树木成材,成为“全国绿化造林模范”,今年老人又挖好1000个树坑争取再造林50亩。莫旗腾克镇通过沙棘的规模化种植,有效缓解了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随着栽种沙棘、管护沙棘、采收沙棘、加工沙棘、销售沙棘等全产业链的不断健全,沙棘产业正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地已成为莫旗人民的自觉行动。,莫旗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旗标准化技术覆盖不断上新水平。莫旗以保障粮食稳产为目标,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打造一批“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新集成和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全旗粮食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莫旗在包括西瓦尔图镇在内的8个乡镇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立足莫旗资源禀赋生产实际,紧紧围绕大豆稳产保供,因地制宜推广大垄高台、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推动生产方式专业化、标准化和单产水平提高。项目区全面推进“四控”行动,化肥、农药用量明显减少。技术指导组除不定期指导外,还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工作。同时,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4月14日,走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红彦镇红升村看到该村秸秆转化场内粉碎、揉丝、除尘、压缩等处理,生产线末端“吐出”饲料块后装车外运一派忙碌,村党支部书记,红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门井海介绍,自2021年11月以来,合作社已经累计处理秸秆5万余亩,生产饲料2万8千余吨,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人次。莫旗秸秆资源丰富,以大豆、玉米、水稻秸秆为主。按照谷草比测算,年秸秆总产量为400万吨左右。据调查,该旗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了235.2万吨,目前,该旗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积极争取秸秆开发综合利用,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土地的提效增收,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焚烧污染环境的危害。每到春耕时节,农作物秸秆处理便成了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将废弃的秸秆加工成饲料,既促进了农民增收,也破解了秸秆处理的难题。莫旗已被列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旗县,共确定了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基质化、肥料化、秸秆收储运中心建设及秸秆粉粹深翻还田等六个模式的建设内容,有力助推了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上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出台优惠政策,落实有效措施,全面开展秸秆禁烧禁抛,大力开展秸秆“五化”综合利用,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新一届莫旗领导班子已确立,致力于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全面落实地上地下、陆水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到2026年,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2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94.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二是致力于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锚定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绿色低碳生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扶持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三是致力于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加大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考核办法和绿色发展指标,让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蒋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