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紧扣制约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人”“钱”“事”三大因素,从“环境整治谁来干、谁来管”“保障资金从哪出”“长效机制如何建”等方面精准破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谱好全民参与“交响曲”,奏响“最强音”。
从“没人管”到“有人干”再到“共同干”,这样的改变得益于一条“责任链”的构建。林西镇以党建引领网格化为突破口,将全镇划分为81个网格,配备81个网格长、199名网格员,在责任区内设置80名公益岗,构建起“镇党委+包村领导+镇执法局+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公益岗+网格员+农户”的责任体系,同时制作人居环境整治户联系卡、网格员管理工作实效考核表,建立公益岗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从上到下压实拧紧责任链,将各网格环境整治的责任落到每个人身上。
今年以来,林西镇各行政村除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经费外,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力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每户每月收取5元的卫生费,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将其用于村级卫生清理、补充设备损耗、人员工资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里的财政负担。
“政府补贴不是简单的‘一发了之’,而要将其与工作实绩挂钩,充分调动起各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林西镇人大主席吉日木图介绍。镇政府在每年每村发放1.5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根据年末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结果,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等次对村级拨付5000元至8000元的奖励性资金。通过推行“以奖代补+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现在村里各出奇招,干事热情大大提升。
打造美丽乡村,不仅要以环境整治“塑形”,更要以精神文明“铸魂”。林西镇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惩戒与激励并举,一方面设立人居环境整治家庭“红黑榜”,建立村不良信用平台,制作“户整改通知书”;另一方面,实施积分奖励兑换、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等激励机制,让村民既有荣誉的“面子”,又有实惠的“里子”,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记者 南丁 通讯员 赵小乐 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