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就是要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
“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在新的征程上,“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五月的花海 百年的芬芳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青春洋溢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100年前的5月5日到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百年后的5月,回望历史,五四青年节深深标定了百年间中国青年的轮廓,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青春永驻。
1919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觉醒年代;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掀起了改天换地的巨澜,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青年运动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回望历史,五月的花海,百年的芬芳。
革命时期那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视死如归的青年;新中国成立后一支支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改革开放浪潮中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的弄潮青年;新时代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无畏青年;勇攀科技高峰的航天青年;冬奥赛场上的奥运青年;珠峰登顶的巅峰青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的抗疫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青年。
百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百年后,新时代青年接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今年5月4日,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科考队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五星红旗映照下,攀登者们立于地球之巅、探索科学奥秘,青春芳华绽放于天地之间……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天问”“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在中国发展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国青年正在担重任、挑大梁。截至2021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14岁至35岁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900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在“中国青年全球伙伴行动”框架下,中国与100多个国际组织及外国政府青年机构、政党和非政府青年组织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中国青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
放眼百年,皆是青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正如百年前前辈之所愿,未来之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致青春 致未来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回望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60多年来,从“两弹一星”到天宫、天和,无数航天人和无数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将最美好的青春融入时代的洪流,奋斗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青年,为航天事业发展奉献了最美的青春。有的人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几十年间,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永葆初心;有的人,从航一代到航二代再到航三代,代代薪火相传。他们以青春热血、以璀璨生命,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美华章。
就在东风航天城,60多年来,200多颗卫星、13艘神舟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就在内蒙古中部的辽阔草原和东风着陆场的广袤沙漠戈壁,13艘神舟飞船、实践十号等卫星、探月工程的嫦娥五号等飞行器平安着陆。在这些激动人心的现场,橙色的、蓝色的、藏青色的各色服装后,是一张张青春的脸庞,还有无数的普普通通的民兵、基层干部、农牧民,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义无反顾、默默奉献。
他们,在历史的天空中,青春永驻。
◆义无反顾的大迁徙
66年前,1956年10月8日,在北京西郊,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紧接着,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选址到内蒙古额济纳这片土地。
64年前,1958年,额济纳旗四分之一的人口、包括旗政府机关为东风航天城建设让地搬迁,他们赶着7万多头牲畜,辗转多年3易旗府所在地,才再次找到合适的居住地。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幕中飞向太空。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东方红》悠长的旋律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空间站,我们来了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之后,从1999年到2022年,13艘神舟飞船、天宫、天和、天舟成功飞天。今年4月,“神十三”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嫦娥天问羲和,带着地球人的好奇问候深空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安全降落在雪野茫茫的四子王旗草原,此刻,冰天雪地的四子王旗草原沸腾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探月采样返回的航天大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这也是人类相隔44年再度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这背后,是几千项航天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气象等等领域,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
中国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笃定坚实地拥抱着星辰大海,也就是在这样一步步踏实的奋斗中,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敦煌壁画中走出来,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强国有我,不负韶华
2022年的五四青年节,中国“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并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回传气象数据。
此次登顶珠峰的13名科考队员平均年龄30.77岁,北京冬奥中国代表团平均年龄25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中,火炬手、半个多世纪深耕太空探测、曾经参与了我国卫星研制、遥感观测到月球与深空探测发展研究全过程的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说,航天的发展和跑奥运会火炬是一样的,薪火相传,一棒棒传递下去。
薪火相传,永不停步,致敬奔跑在各个青春赛道上的青年。他们的青春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的征程中熠熠闪光。
100年前的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在此,我们致青春、致未来!五月的花海,百年的芬芳!
奋斗者,正青春,一代代青年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定义未来有青年。强国有我,不负韶华!
昨天的你 今天的我
百年中国,风云激荡,百年青春,热血飞扬。从冲破黑暗的一豆烛火,到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我们采撷其中的点滴,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中国青年的故事……
放眼百年 皆是青春肩负民族复兴的期望
我们的旗帜迎风飘扬
拥抱早晨八九点的希望
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
1922-2022
一代代青年
以青春热血铸就青春中国
看,这是“青春爱豆”的模样!青春因拼搏而闪耀
青春因奉献而精彩
2022年五四青年节之际
20名青年
获得第十届内蒙古
青年五四奖章荣誉
百年团史青年说
喜迎二十大,献礼建团百年,内蒙古日报社青工委、团委发起“奋斗者 正青春·百年团史青年说”活动,诵读百年团史,传承红色基因,勇担青春使命,追寻信仰之光。
图解中国共青团百年团史
策划:李霞
监制:崔楠 李中锋
文案:李霞 孙静华 赵弘
新媒体呈现:李超然 孙春霞 张莉
海报:辛冠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