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气温偏高,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少2-9成,截至6月14日,内蒙古近半面积出现旱情,并且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以西地区。
持续干旱少雨的天气对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不利影响,对此,自治区和各盟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要求各部门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全力保障人畜生活生产用水,努力减轻农牧业损失,切实保障农牧民利益。
在保障农牧业生产的关键时间点上,一场有效的降水天气成为了千百万社会公众的期待。气象部门能否进行人工增雨呢?也成为了大家的广泛呼吁。
然而,人工增雨并不能任性开展,需要满足云中水汽丰富、凝结核充足、有气流上升运动等多种条件。
为积极助力抗旱减灾,内蒙古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多部门合作制定预案,只为第一时间抓住抓准有利条件实施增雨作业。
6月19日,经气象部门研判,增雨时机即将到来!
6月20日至22日,自治区气象局、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中西部盟市、旗县区气象部门三级联动,及时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当前旱情,为保障农牧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飞机开展人工增雨是增雨作业的重要方式之一,飞机作业有方式更加灵活,影响范围也更加广泛的优点。在本次增雨作业中,内蒙古气象部门积极利用新舟60、运12等型号的增雨飞机开展作业。
20日晚,飞机增雨作业组进入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
21日早凌晨4点,作业人员再次进行天气过程会商,谨慎地完善具体的飞行作业计划。
随着降水带的不断东移,有利于增雨的天气形势愈发明朗。
凌晨5点,计划最终确定。6点,正式申请空域,工作人员开始搬运和安装烟条,做好仪器设备检查等准备工作。7点,空管部门传来消息,空域申请通过!7点28分,增雨飞机起飞,向包头方向开始第一架次作业。
开展飞机增雨作业,需要气象业务人员结合区域旱情、天气条件、空域限制等多种因素制定精准的航线,更需要机组、地面、盟市气象部门之间的多方协调和配合。
“开展增雨作业,气象业务人员要上机作业,也要完成地面值守监测保障任务,因此,我们自治区人影中心超过半数的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全力保障作业的正常开展。”自治区人影中心技术科科长郑旭程介绍到。
11点19分,增雨飞机再次起飞,向武川、包头、鄂尔多斯方向开始第二架次作业。13:37分返航后,业务人员分批匆匆吃过午饭,再次于15:20分开展第三架次作业,这一次,飞行方向是乌兰察布市。
“今天的航程十分颠簸,会让人觉得头晕恶心,但是这次天气过程非常难得,我们作为气象人必须要抓住时机,让增雨效果更好一点。”工作人员张杰说道。
在10个小时之内开展三架次飞机增雨作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要求极高,需要他们克服各种不适坚持完成任务,但是,为了亟待滋润的内蒙古大地,他们拼尽全力,看到甘霖普降,一切的劳累和不适都值得。
旱情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影中心、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施以援手,及时调配飞机,在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开展跨区域增雨作业。(石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