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笼模式开启
6月15日
呼和浩特市气象台发布今年以来
首个高温黄色预警
呼伦贝尔市
阿拉善盟
乌海市
……
陆续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
热,热,热
近期
内蒙古多地迎来高温天气
这种天气
也让一种名为“热射病”的危险悄然靠近
最近,“热射病”上了热搜
不少伙伴们纷纷表示
这病没听说过呀
“热射病”是什么病
带上您的疑问
跟上小编的步伐来了解
“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全国各地也出现热射病患者案例
热死人
真不是在开玩笑
……
7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不幸去世。
浙江持续高温,浙江多家医院连续接诊中暑患者,多人确诊热射病。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7月6日下午被工友送医,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7月8日凌晨去世。
微博话题#男子患热射病多脏器受损像煮过一样#被广泛关注,郑州一名男子就因为中暑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3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多脏器出现受损。
大家对“热射病”的误解
热射病只发生在室外?
热射病是阳光照射过多导致的,只发生在室外,只要待在室内就不用担心。
热射病不是室外“专利”,夏季室外高温酷暑,室内闷热、缺乏通风,都可能导致热射病。
尽管在室内也可能得热射病,但室外工作者比室内工作者的热射病病情恶化风险更高。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对比室内患者,室外患者的病情更易恶化。在经过治疗后,超过八成的室外热射病患者最终死亡或无法恢复神志。而从暴露时间来看,室外患者的平均暴露(高温、高湿环境)时间比室内患者还要少2.3个小时。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截图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
7月14日,上海豫园商城启用喷雾装置进行防暑降温。当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今年第3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 120:
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
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三伏天已至,如何有效预防热射病
7月14日,在临建高速土建一标项目现场,工作人员为施工人员盛银耳汤消暑。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手。
衣:夏季宜穿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
食:科学饮水,合理饮食。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正确的方法是随时喝水,以保持人体所需的水分。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的食欲普遍减退,因此更要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奶、豆类。饮食要清淡,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等。
住:改善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儿童及孕产妇的居住条件。保证居室通风,居室温度最好控制在26摄氏度左右,但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否则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减弱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
行: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必须外出需注意防晒并避免直晒。
总之,大热天里最贴心的话就是: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新华社 央视网 内蒙古日报等
新媒体呈现: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