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情系北疆,为内蒙古确定了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感恩奋进,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从7月15日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内蒙古新跨越”专栏,推出各盟市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地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成就,反映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勇担当,善作为,以新姿态、新形象、新风气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发展新篇章。
“这还是咱们当年骑自行车走过的地方吗?太美了!呼市变化太大了!”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去北京工作了10年后,李彦君这次回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实,李彦君此时看到的变化,仅仅是呼和浩特的颜值……
“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
“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这是自治区对首府提出的目标要求;
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城市,这是呼和浩特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区对首府目标要求,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作出的郑重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奋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使命任务中勇当排头兵。
如今的呼和浩特,城市持续焕发出新活力,“五宜城市”建设尽显“现代范儿”,城市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大幅增强,一座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正加速崛起。
城乡面貌变样空间格局拉大
回眸过去10年间。
呼和浩特扎实推进“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使首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疏密有致、环境优美的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形成。
地铁1、2号线建成投运,京呼高铁开通运行,呼和浩特新机场加快建设,4条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市852个老旧小区、87个棚户区、370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全面完成,220公里城市绿道、186处口袋公园建成使用。
为构建城市发展“大骨架”,让城市更宜居,呼和浩特市将二环路向东移,把科尔沁快速路规划为新的东二环,过去的东二环更名为城市内部道路丝绸之路大道,二环内面积拓展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完成三环快速路闭环工程建设,三环快速路总长87.8公里,将闭合形成主城区242公里高架快速路网,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现与G6、G7、S31、S43、G209、G59高效连接,形成外围大辐射格局。”呼和浩特市住建局局长海鹰告诉记者。
三环快速路计划10月1日全线贯通,将助力呼和浩特市构建“一主一副”城镇空间布局,向西辐射带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区块,向南辐射带动和林格尔新区,向东辐射带动白塔生态宜居片区。
为了让群众“回家之路”更舒畅,今年,呼和浩特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畅通“小巷路”500条以上,连通慢行“人行路”100条以上,建设城市“绿道”1000公里。
为了均衡核心区绿地布局,补齐老城区绿化不足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呼和浩特市全面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双修”工作。今年,结合首府生态园林的高质量发展进程,计划新建、改造提升300个口袋公园、社区游园。
沿着高低起伏弯弯曲曲的小路漫步,微风轻拂,花草摇曳,一步一景。这里是首府最大的城市功能性疏林草地公园——小草公园。
“满眼绿绿的草地植被,很有大自然的感觉,草坪是可以踩踏的,孩子可以在草坪上玩耍。设计用心了。”听说小草公园开园了,6月16日一大清早,家住新城区的姜女士专门来这里打卡。她表示,在这里,人可以尽情融入自然。
“小草公园以‘海绵城市’和‘无废城市’为设计思路建造,铺装小路选用透水性好的火山岩,建设取材均来自于生态自然产物,可以生态代谢回收和再利用。”赛罕区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万胜介绍。
7月的呼和浩特青山尽染,碧水荡漾。
“作为市民,我们明显感觉到呼和浩特市的天更蓝了,空气更好了。”对首府“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绩,市民范铭说,“值得点赞!”
今年截至5月31日,呼和浩特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32天,比2021年同期优良天数又增加了9天。
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呼和浩特市严格落实“大气十条”,全面启动“煤改电”“煤改气”,截至去年,基本完成214个村、13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任务;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完成965个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环境连片整治。森林覆盖率达到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72平方米,荣获“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的“心肺之患”,今年开始,呼和浩特市将通过金山、旗下营、大唐托电三座电厂引热工程,配套城区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到2024年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构成“多源一网”供热格局,淘汰现存31座、93台燃煤供热锅炉,实现城区清洁取暖全覆盖。
产业迸发活力民生极大改善
呼和浩特坚持“做精做特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优做新三产”,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全力打造宜业城市。
如今,呼和浩特市工业园区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主导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全链条升级项目强力推进,“两个千亿级乳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首府正从“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阔步迈进。
与此同时,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为吸引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开展了“丁香扎根计划”,推动实现“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始终保持在70%左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教育公平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了“公办民办同招”“阳光招生”“阳光分班”。
为实现高品质“宜学”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全面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持续增加优质教育供给,今年又改扩建了呼市二中如意校区,9月开学时,二中东、西两个校区的学生都能就近入学,同时谋划建设了33所中小学、19所幼儿园,将新增9.7万个中小学学位、1.3万个幼儿园学位。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累计投入40多亿元,陆续新建了市第一医院、市蒙医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改扩建了市第二医院、市职业病医院。新建和改扩建旗县综合医院、中蒙医院10所。对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个乡镇卫生院、812个村卫生室同步进行了建设,基层名医工作室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呼和浩特市又出台了建设“宜养”城市三年行动方案,努力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北方地区适宜养生、养身、养心、养老的“宜养”之城,吸引更多人到“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定居康养。
“我们将重点落实建设27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利用我市适合养老的气候优势和中(蒙)医的特色优势,做好老年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呼和浩特市卫健委主任韩权芬说。
在宜养城市建设中,呼和浩特还利用自治区优质医疗资源,结合医联体、医供体等医疗资源,加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大力培养多种形式的创业模式,开展养老服务。
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211处,31个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市四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
青城美丽如画前景更加灿烂
把首府建成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集散地,是宜游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
如今,通过不懈努力,北部敕勒川、南部黄河湾景观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顺利。
近日,清水河县老牛湾通用机场项目正式开工,位于敕勒川草原的华谊兄弟敕勒川星剧场、马头琴文化产业园等文旅项目已建成投用。
马鬃山滑雪场的启动运营,掀起了冬季冰雪旅游新热潮,大黑河郊野公园体系建设让人们休闲憩息有了好去处。
与此同时,早已按下“快进键”的呼和浩特工业游、四季游、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旅游业态通过多年的不断完善,正在跑出“加速度”……
远看山有色,身在“五宜”城。
相信,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呼和浩特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军 李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