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河套。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提供
又是一年麦收季,麦浪滚滚穗飘香。7月20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十万亩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园区春小麦开镰收割,拉开了河套灌区62万亩春小麦收割序幕。1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呈“雁阵型”排列收割小麦,捡拾打捆机跟随收割机现场打捆。麦浪翻滚、机械轰鸣,丰收的欢歌唱响河套大地。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实抓细春耕生产、农业“四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重要农畜产品产能不断提升,现代农牧业全新起步——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44.9亿元,同比增长5.4%,对比2012年增长62.0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同比增长10.2%,对比2012年增长52.96%;主要目标全面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三农”工作“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如今的巴彦淖尔,正在坚定不移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乘风前行、阔步而歌。
多方聚力夯实优势产业硬底子
近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灯笼红”香瓜陆续上市,丰富了市民的“果篮子”,也为农户们带来丰厚的收益。
在胜丰镇新丰村三组种植户刘姿的温室大棚里,颗颗表皮鲜亮、果肉饱满的“灯笼红”香瓜沉甸甸地坠在瓜蔓上,香气扑鼻。这几天,刘姿手机上订单源源不断,他每天穿梭在温室大棚里,挑选成熟的香瓜装箱售卖,忙得不亦乐乎。刘姿说:“我一共种了4亩温室‘灯笼红’香瓜,这两天第一棚香瓜已成熟上市,价位还可以,每斤40块钱,主要销往呼包鄂等地,销量还不错。”
五原县胜丰镇新红村的土地非常适合香瓜的生长,这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种植口感绵甜的“灯笼红”香瓜。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五原县“灯笼红”香瓜的名气逐渐提升,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有力。农民通过种植“灯笼红”香瓜,大棚亩收入可达8000-20000元,温室种植平均亩收入3-4万元,最高可达6万元。
农牧业是巴彦淖尔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这里的田野是富有色彩的、是留得住乡愁的。
2021年,巴彦淖尔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稳健、成绩喜人——畜禽养殖蓬勃发展,肉羊出栏1218万只、继续稳居全区之首;引进润海源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肉鸡出栏3100万只以上,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肉鸡全产业链养殖基地。乡村产业全链条提升,新增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项目稳步推进,全市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农牧业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建成“科技小院”16个,打造5个特色产业小镇、87个市县级科技示范园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
聚焦重点激发乳业振兴新动能
走进星连星乐高牧业有限公司,一排排牛舍整齐排列,颇具规模。牛舍内,奶牛们或在圈里自由采食,或在宽敞的户外活动场所散步,个个悠闲自得。
“我们的泌乳牛舍全部是封闭式的,所有的设施都是现代化的,冬暖夏凉,奶牛的饮水、吃草、休息,全部按照标准化设计。”公司总经理任彦宇说。
2020年,为了响应自治区奶业振兴计划,内蒙古星连星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投资1.5亿元成立星连星乐高牧业有限公司,建成占地面积542亩的单体牧场,饲养来自新西兰和国内的乳用特种奶牛,产出的鲜奶供伊利工厂使用。厂区现在有5100头牛,日产奶量86吨,平均每头奶牛日产奶36.5公斤。牧场在奶牛腿上安装“阿菲金”计步器,与挤奶设备配合使用,可以对奶牛的身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让技术人员实时快速精准的监测到奶牛的健康数据、繁殖数据和奶量信息。
加快3个10万头奶牛乳业园区建设,奶牛饲养量达到28万头以上,奶类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推动伊利日处理2000吨乳品加工项目早日落地……2022年,巴彦淖尔市全力实施奶业振兴行动,通过持续优化产业带布局,为自治区率先实现奶业振兴、打造国家级“绿色奶罐”贡献巴彦淖尔力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紧盯奶牛养殖、奶源管理收购运输和乳品加工各关键环节,将奶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以打造优质奶源、生产高端乳制品为目标,持续推进优质牛奶生产、高端乳制品加工、优质饲草种植,不断提升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调优奶产品结构,支持乳制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推进奶业振兴。
科技赋能摁下特色产业快进键
今年的麦收场上,“巴麦13号”是绝对的“明星”。作为“十三五”期间西北春麦区仅有的三个国审品种之一,“巴麦13号”在巴彦淖尔市大面积转化示范,产量超过主栽品种“永良4号”5%以上,亩最高产量达到1206斤,在稳定高产、抗病性、营养元素特别是钙镁含量、加工及食用品质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2021年,全市粮食生产再突破,紧盯春播、夏管、秋收全过程,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544.1万亩、产量达56.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全市共种植粮食作物712.94万亩,完成市政府确定目标任务的130.1%,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巴彦淖尔贡献。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赋能小麦、肉羊等巴彦淖尔特色产业,描绘出现代农牧业未来的模样。
前不久,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自治区唯一获批的国家农高区。目前,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有企业5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拥有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38个。下一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将聚焦“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建设发展主题,以硬质小麦、肉羊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全国生态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一带一路”农牧业科技合作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推动硬质小麦和肉羊创新发展、打造特色生态农牧产业集群、引领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示范。
立足禀赋优势、借力科技赋能,在新征程上,巴彦淖尔将以更大决心、更高目标、更强力度乘风起航,谱写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巴彦淖尔日报记者 王紫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