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勒那日正在写学习笔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新军摄
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歌唱演员金克勒那日高亢的歌声常常回荡在黑土地的乡村沃野。
金克勒那日1984年8月出生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03年7月,从呼伦贝尔民族艺术学校声乐专业毕业后,他回到莫力达瓦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成为旗乌兰牧骑的一名独唱演员。
莫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9年5月,是自治区第二批成立的乌兰牧骑。多年来,莫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始终坚持“服务于农牧民的文艺传播者”的宗旨,不辞艰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农牧民群众。
回首20年的乌兰牧骑工作经历,金克勒那日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他深知,仅凭一腔热血很难做好乌兰牧骑演唱事业。“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和本领也应不断更新。”他说。为了适应新的发展,他不仅日常苦练基本功,还拜访名家请教学习。虽然从事演唱事业多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但他始终不敢懈怠,把握住每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登台演出。
金克勒那日在艺术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先后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进修、访学。他常年坚持练声,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功和演唱技艺,形成了爆发力强、音色明亮的演唱特色。莫力达瓦是歌舞之乡,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他虚心向阿尔腾桑、涂玉娜等当地著名民间艺人请教、学习,从民歌中汲取营养。金克勒那日坚持创新,通过对达斡尔族山歌、号子演唱风格、技巧的学习和探索,做到演唱方法随歌而变,用新民歌的形式、新的音乐手法和现代的编曲形式编配达斡尔族传统民歌,增加达斡尔族民歌的动感和现代气息。
2010年,金克勒那日开始在央视的“民歌中国”“争奇斗艳”栏目和天津台的“魅力五十六”、湖北台的“七夕情歌会”等地方电视台的栏目、活动中展示、宣介达斡尔族优秀民歌。代表曲目《农夫打兔》《奇尼花如》《永远的达斡尔》《春色又绿莫力达瓦》等在央视及天津、湖北、山西等卫视播出后,大受观众欢迎。
金克勒那日多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为乌兰牧骑增光添彩。2014年在自治区春节联欢晚会《这是我的家乡》上,他演唱的达斡尔族民歌《奇尼花如》好评如潮;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他演唱的《守望相助》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2017年,他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青年歌手大赛民族唱法三等奖,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青年歌手大赛网络投票最受欢迎歌手奖,2019年,他荣获中国达斡尔原生态民歌大赛一等奖。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乌兰牧骑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活跃农村牧区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务。自成为乌兰牧骑的一员以来,金克勒那日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莫力达瓦的每一方土地,让乌兰牧骑之音传遍那里的山山水水。
每年5月到9月,是乌兰牧骑下乡为民送歌献舞的黄金季。作为乌兰牧骑声乐队长,金克勒那日主要担纲独唱、二重唱。他每年下乡演出都在80场以上,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基层为农牧民群众送欢乐。20年来,作为一线演员,他几乎走遍了全旗15个乡镇、220个村和26个社区。
金克勒那日记得,2021年5月,他和队员们一起深入哈达阳镇、红彦镇、额尔和乡等东部5个偏远乡镇为农牧民演出,一周的时间里巡演了21个村屯。虽然颠簸、疲惫,但当他看到村民们热烈地围在他们身边,爬墙头、坐地上观看演出,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要牢记使命,服务于基层、服务于老百姓,把最好的作品献给农牧民,把乌兰牧骑精神世代弘扬下去。”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让金克勒那日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参加党的二十大回来后,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好、及时宣传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玉琢 李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