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9月13日电 题:老工业基地发展注入新动能,千万亩良田丰收在望,白山松水间洋溢着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喜庆气氛——吉林:抢抓机遇锐意创新
新华社记者陈俊、孟含琪、马晓成
长春新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正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岗位练兵竞赛做准备。通过这项活动,要为新型卫星研发积累更多创新点子。综合电子研究室主任邹吉炜构思了3个创意点,写了满满10页材料。他作为电子系统技术骨干,一直参与“吉林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考察,谋划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新,始终是一个关键词。
这是“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部分研发调试人员(2022年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吉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指示精神。“吉林一号”已有70颗卫星在轨,组成全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为抓手,逐步形成卫星研发制造应用的产业集群,聚力打造新装备产业代表。“作为公司成长的见证者,我感触太深了,创新让企业快速成长。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邹吉炜说。
工人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工厂总装车间内装配车辆(2021年7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自动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线、构建可配置订单生产模式、搭建数字孪生技术平台,一汽集团红旗工厂处处有新。“红旗老品牌创新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体验深受年轻人喜爱。”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红旗工厂外网维修工人齐嵩宇说,“国家大力支持东北传统产业转型,我们抓住机遇,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布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咱工人来说就是踏踏实实地干,让红旗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吉林省以“六新产业”为主攻方向,打开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光电子等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老工业基地发展注入新动能硕果累累,千万亩沃土良田亦是丰收在望。
高铁列车从吉林省公主岭市沃野间驶过(2021年9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吉林中部的黑土地,玉米进入灌浆期。公主岭市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理事长王成组织村民们聚在一起,唠着今年的新变化。“家门口的地成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天上的卫星都帮着种田了”“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得更好了”“我家尝试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效果挺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这两年党的惠农政策多,玉米增产,大家也增收了。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正是收获的黄金时期。我们都摩拳擦掌为秋收做准备,攒着劲头庆丰收。”王成说。
游客在查干湖冰面上近距离观看冬捕盛况(2021年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向西而行,松原市的查干湖上,“鱼把头”张文正在进行夏季捕鱼的收尾工作。“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1300吨的捕捞目标。”张文说,“为了守护好这片湖水,这两年我们把细眼小网改成宽眼大网,再按科学计划投苗,可持续的养殖方式,让我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年年有鱼’的美好祝福。”他说。
这是查干湖湿地(2020年7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社区里也弥漫着喜气。在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大楼里,72岁的邱文凤与居民们围坐一起,商量筹备喜迎党的二十大文艺演出。“咱们合唱团正在排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歌唱祖国》”“我们舞蹈团也报名,表演《欢聚一堂》”……邱文凤在现场展示了一小段舞蹈,引来阵阵掌声。“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有滋有味,跳起舞来也是浑身带劲儿。”邱文凤高兴地说。
从最初改造基础环境,到聚焦衣食住行打造乐龄食堂、完善银行等配套,再到如今更加关注群众健康和精神需求,提供智能手环、安装智慧燃气报警器,这里的社区服务越来越精细化。
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萍说:“总书记勉励社区工作者‘进一步搞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这是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大伙儿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