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内,麦畦规整,绿浪起伏。沿着平整的机耕道走入试验田间,一条条滴灌带随着田垄延伸,一排排套种的辣椒与小麦长势喜人。骄阳似火,生机勃发。
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察看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对当地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表示肯定。习近平走进田间,仔细察看小麦、辣椒长势,向现场农技人员询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5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总书记对农业的了解,对农村的关心,对农民的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回想起与总书记交流的场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俊难掩内心的激动。
在小麦套辣椒新模式示范田间,刘俊向总书记汇报当地节水农业发展情况。“对于农作物产量、农民增收与农产品销售,总书记问得很细致。”刘俊说。
乌拉特前旗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约4000亩,辐射带动面积5800亩,采用“企业+基地+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模式,按照“农牧兼具、种养结合”的思路,将小麦、玉米、葫芦、辣椒、番茄种植和肉羊养殖等农牧业主推技术进行集中试点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年来,我们大力繁育、推广本地优良农品种,比如总书记亲自查看的‘巴麦13号’,就是河套地区有代表的品种,相比主栽品种亩增产近100斤,增收近300元。”刘俊说。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这个园区实现亩均节水20%以上,残膜离田率90%以上,增产15%以上。
图为6月7日,乌拉特前旗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记者张枨摄
古人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所在的河套灌区,从秦汉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建设,这里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
“总书记指出了包括乌拉特前旗在内的河套灌区农业发展的核心。”乌拉特前旗旗委书记苏亚拉图说。黄河养育了河套灌区,但曾几何时,因为缺乏科学灌溉方法,河套灌区的土地盐碱化一度非常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盐碱随水而来,治理关键在水。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持续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同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优化种植结构,盐碱耕地占比从2005年的约80%降至如今的约40%。
图为6月7日,乌拉特前旗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记者张枨摄
“在乌拉特前旗,从黄河到乌梁素海,人、地、水之间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苏亚拉图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狠抓耕地质量提升,不断提升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让园区内的成果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为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乌拉特前旗力量。”
统筹:王一彪
审核:杜尚泽
编辑:陈沸宇丁志军
文字:翟钦奇张枨
视频:孟佳澍王铁
(部分视频来源:央视新闻乌拉特前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