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擦亮生态底色,创建边境草原生态治理典范。
二连浩特市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部源头,是国家“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142mm、蒸发量2684mm。同时,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边境线长72.3公里,受蒙古高压影响,常年风沙频繁,当地人常用“地下没宝、地上没草,风大雨小,冷多暖少”来形容,也可以说是二连浩特市的真实写照。面对脆弱、恶劣的生态环境,多年来,二连浩特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把保护好边境地区生态环境作为谋划发展的基准线,全力推动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形成了国家和地方各类工程多轮驱动治理沙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局面,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协助国家林草局在乌兰巴托市建设生态环境中心项目及在扎门乌德市筹建沙尘暴监测中心、建设荒漠化治理示范区,搭建与蒙古国共同开展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桥梁,提高两国荒漠化防治与治理水平。
实施共建共享,构筑跨境生态安全屏障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作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为加强与蒙古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共同应对跨境生态安全风险,共创两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二连浩特市积极开拓创新与蒙古国合作交流模式,率先探索建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国家建议设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现已由生态环境部协同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及气象局办理。2023年6月27日,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政府举行会晤,共同签署《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备忘录》,建立了口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对话机制,并推动务实举措逐一落地。双方在开展防治沙漠化合作交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合作交流、开展跨境绿色新能源产业合作交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与合作交流、推动绿色低碳生态园区与跨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生态环境信息监测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培训交流基地建设方面进行广泛深入交流。
共享生态福祉,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典范。
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二连浩特市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终极目标,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克服水资源短缺,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二连浩特市地处北方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禀赋条件差,是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城市。近年来,二连浩特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业、以水定绿”的原则,以转变全社会用水方式为核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完善城市供水管网结构,建设雨水和地下渗水收集利用设施,健全精细化、智能化用水措施,全面推行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加强污染防治,保护口岸生态环境本色。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2022年优良天数占比为97.4%,较上级确定目标高7.4个百分点;开展集中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第二水源地建设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9.7%;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置达到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无污染地块,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
推动文明互鉴,树立生态文明传播窗口典范。
二连浩特市是我国沿“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向世界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品牌形象”,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窗口。近年来,二连浩特着眼独特的区位优势,立足稳边固边,落实“思想融通、感情融通、文化融通”的重要职责,不断加强与毗邻国家的官方和民间双边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精心组织中国(二连浩特市)国际经贸投资洽谈会暨展览会,筹建中蒙俄生态文明共建促进交流协会,加强与中蒙俄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发展交流。成功举办了蒙古国防沙治沙技术研修班,先后成立了二连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防沙治沙协会。依托口岸优势大力发展中蒙边境游、跨境游线路,不断擦亮“北疆之门、茶路驿站、恐龙故里”三张靓丽名片,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北方地区重要边境文化旅游集散地。积极推动口岸地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二连的实践”,依托口岸优势,向外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深化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推动世界文明互鉴,以二连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的成果为案例,展现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二连实践,分享绿色发展做法,促进国际务实交流合作。
在二连浩特市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不仅有利于未来在二连浩特市探索、深耕好中蒙生态文明与保护的试验田,更有利于把二连浩特市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化交流互鉴的前沿阵地,为构筑绿色“一带一路”打造二连浩特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