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与蒙古国口岸城市隔界相望,是中国对蒙古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总面积4015.1平方千米,中蒙边境线长72.3千米,下辖一个苏木5个嘎查,常住人口7.6万余人,边境辖区面积3862.9平方千米。
二连浩特边境管理大队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入贯彻“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治理的思路方法,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具有区域特点、时代特征的边境地区治理崭新局面。
平安边境模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二连浩特边境管理大队党委主动担责、高位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自治区“五大任务”,立足本职、真抓实干,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抓手,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机制,对标对表《全盟边境旗县市(区)开展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相关部署和创建原则、标准,充分发挥“主官进班子”职能优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资源共享、载体联创、警地双赢的创建格局,共同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逐步建成二连浩特市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教育基地,并成功举办全区首例北疆同心圆“护边员那达慕”活动。
突出党建效能,全面推动一体化创建协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安厅、总站“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部署要求,主动与平安办、边防办、公安局等单位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倾力构建资源共享、载体联创、警地双赢的创建格局,充分发挥“三级进班子”职能优势,协调边防委常态组织召开边境联席会议,牵头开展联巡踏查、联防宣传活动,梳理优化调整点位、边境防控薄弱环节、重点防范打击目标等,围绕加强边境物防技防建设研提意见建议,扎实推进边境管控体系建设落实落地。
聚焦中心主业,全面创新动态化防控勤务
以维护边境辖区社会大局稳定为主要任务,聚焦边境管控新形势新特点,推动边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科学研判地形、道路、季节和重点时期边境管控规律等要素,优化调整边境防控点位和边境防控勤务,有效提升边境管控效能。同时不断推动“人、物、技、犬、联”五防管控手段深度融合,依托抵边警务室、高清雷达监控等智能感知设备,建立“前方预警+快速处置”“空中巡查+人犬联防”等勤务模式,开展常态化巡逻执勤、全时段巡查监看,连点成线,扩线成段不断提升边境打防管控能力。
强化联防联控,全面协作提高实战化能力
扎实开展各类清边净边专项行动,固化“联席会议、联合踏查、联合演练”三项机制,推动组建“管理规范、职责明晰、密切协作、高效联动”的联合应急处置分队,健全处置预案,完善增援方案,加强实战模拟演练,实现一点处置、多点联动、多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加强边境管控实战体系建设,按照“一时期一方案”、“一阶段一策略”的原则,大抓“快反、快出、快处”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应急响应等级、部门工作职责和协同配合机制,保持与解放军、边检、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实时通联,有针对性强化单警实战、警民配合、人犬协同等训练科目。
二连浩特边境管理大队主动创新“智慧边境、数字边境”建设,以舆情监控、信息预警、响应处置为着力点,以内蒙古边检总站边境技防平台、视综平台和市公安局“智慧二连”、“智慧北疆”平台等系统平台为基础,推动构建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助推边境防控合成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边境前沿重点位置架设红外高清监控2处,在边境前沿重点部位、敏感地带建设5A级护边驿站5个、抵边警务室3个、军警民联合工作站2个、移动警务放舱车1台,累计开展军警民联合座谈、联合踏查、联合演练,边境巡逻踏查达6.7万余公里,无人机巡航53次、1600余公里,核查劝返进入边境前沿地区车辆63辆、人员87人,及时消除非法越境隐患5起5人,维护边境设施31处,在边境重要路段设卡查缉车辆5598辆次,核查人员9269人次,有效遏制了涉边案件的多发态势,开展治安巡逻560余次,抓获网上在逃人员3人,化解矛盾纠纷56起,帮助工人讨回务工费85万余元,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有效确保了边境辖区的安全稳定,实现了边境辖区的长期稳定和群众的安居乐业,受到了各界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张子琪)